新闻列表
搜索产品
产品分类
联系信息

联系信息
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    
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
关键字: 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 日期: 2025-10-7 18:38:07 点击 52190 次
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

JTG 3410-2025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》----10 沥青性能 【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
1.仪具与材料:
☞【
沥青弯曲蠕变试验仪
☞【
恒温水槽
☞【
温度计
☞【
试模
☞【
电热鼓风干燥箱
☞【
试模底板】
2.沥青性能试验方法:
☞【
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
☞【
T0628-2011沥青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角试验(DSR试验)
☞【
T0647-2025沥青多重应力蠕变和恢复试验(MSCR试验)
☞【
T0648-2025沥青线性应变扫描性能试验(LAS试验)
☞【
T0649-2025沥青开裂温度试验
3.仪具操作规程:
☞【
101A-2型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
☞【
101A-3型鼓风干燥箱试验规程
☞【
HWY—30型高低温恒温水浴操作规程
4.仪具使用说明书:
☞【
电热鼓风干燥箱说明书
☞【
数显恒温水浴使用说明书
☞【
电子天平说明书
5.沥青性能仪具与材料:
☞【
沥青弯曲蠕变试验仪
☞【
延度试验机
☞【
测力延度仪
    
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1 目的与适用范围   
 1.1 本方法适用于0~-36℃温度条件下弯曲蠕变劲度为20MPa~1GPa沥青材料的弯曲蠕变性能测定,以评价沥青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蠕变性能。   
 1.2 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原样沥青、旋转薄膜加热老化后沥青或压力加热老化后沥青的低温蠕变劲度S、m值,用于沥青材料的低温性能检验和质量控制。   
 1.3 本方法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,或稀释沥青、乳化沥青的残留物。   
 1.4 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,若试件的变形大于4mm或小于0.08mm,则试验结果无效 。   
2 仪具与材料   
 2.1 
弯曲梁流变仪:由加载系统(加载装置、加载轴、空气轴、荷载调零装置)、恒温浴、 试件支架、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及荷载、变形和温度传感器组成,结构示意图如图T 0627-1所示。图T 0627-1   弯曲梁流变仪   
1-温度传感器;2-沥青试件;3-数据采集系统;4-位移传感器;5-加载轴;6-空气轴;7-荷载传感器;8-恒温浴;9-试件支架   
 2.1.1 
加载系统:能施加35mN±5mN的接触荷载,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保持在980mN±50mN。技术要求如下:   
 (1) 加载系统要求: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.5s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±5mN增加到初始测试荷载980mN±50mN,在初始加载0.5~5s内应稳定在980mN±50mN内,在加载5s后应稳定在980mN±10mN内。   
 (2) 加载轴:带有半径为6.3mm±0.3mm球形接触点的加载轴,且与测力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相连。   
 2.1.2 
恒温浴:在-36~0℃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±0.1℃;当将试件放入恒温浴恒温时,允许温度波动±0.2℃。   
 2.1.3 试件支架: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,带两个顶部接触半径为3.0mm±0.3mm的支撑条,支撑条接触宽度为9.5mm±0.25mm,两个支撑条间距为102.0mm±1.0mm。支架还应包括直径为2~4mm的垂直定位销,以便于试件与支架对中;定位销设置在每个试件支架的背面,距支架中心6.75mm±0.25mm。试件支架的结构及尺寸如图T0627-2所示。
 2.1.4 数据采集记录系统:荷载最小分辨率2.5mN、位移最小分辨率为2.5μm、温度最小分辨率为0.1℃。当接触荷载转换到测试荷载信号被激活时,数据采集系统将及时感受该点,并记为加载零点。数据采集系统将记录在Os、0.5s、8.0s、15.0s、30.0s、60.0s、120.0s、180.0s和240.0s的荷载和变形值。每个时间点的记录值是该时间点±0.2s内至少5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,例如8.0s记录值是7.8s、7.9s、8.0s、8.1s和8.2s的5点测定值算术平均值。   
 2.1.5 荷载传感器:用来测量接触荷载和测试荷载,安装在恒温浴液面之上。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.00N,分辨力不小于2.5mN。   
 2.1.6 位移传感器: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(LVDT),量程不小于6mm,分辨力不小于2.5μm,安装在加载轴上,并与加载轴处于同轴。   
 2.1.7 温度传感器:测量范围为0~-36℃,精度±0.1℃。安装时温度传感器的测头与试件中点距离不大于50mm。  
 2.2 
试模:材料为铝板或不锈钢。模具内部尺寸为:长127mm±2.0mm、厚6.35mm±0.05mm、宽12.70mm±0.05mm。图T0627-3为铝制试模示意图。用千分尺测量两个端块的厚度,厚度差不大于0.05mm。   
  注:端块的厚度直接影响试件的厚度,而弯曲蠕变劲度与试件厚度的三次方倒数成正比,因此控制端块的厚度对于确保试验精度非常关键。图T0627-3铝制试模1-0形橡胶圈,φ18mm;2-塑料片,19.0mm×165.0mm;3- 塑料片,12.7mm×178.0mm;4 、5-端块,(6.35mm±0.05mm)× 12.7mm×19.0mm;6 、7 侧块,6.35nm×(12.7mm±0.65mm)×165.0mm;8-底块,6.35mm×19.0mm×165.0mm    
 2.3 不锈钢梁:两个校正用不锈钢梁。厚梁:长127mm±5.0mm、宽12.7mm±0.25mm、厚6.4mm±0.1mm。薄梁:长127mm±5mm、宽12.7mm±0.1mm、厚1.3mm±0.3mm。测量厚、薄梁的厚度,精确至0.01mm,测量薄梁的宽度,精确至0.05mm。   
 2.4 标准砝码:荷载传感器校准时,需要1个或多个总质量为100.0g±0.2g的砝码,另外配2个质量2.0g±0.2g的小砝码。   
 2.5 高度量块:厚度准确测量到±5μm的阶梯式高度量块,用于校准和验证位移传感器。高度量块的结构及尺寸如图T0627-4所示。其中,A、B、C处为低凹,距离表面距离:A为1.00mm±0.001mm;B为3.00mm±0.001mm;C为6.00mm±0.001mm;D为孔,底孔直径4mm、深7mm;顶孔直径6mm、深0.8mm;E为凹口,2.4mm球头铣刀铣1.52mm深,三处与相应的顶面凹陷成直线。a)俯视图b)前视图c)后视图图T0627-4高度量块(尺寸单位:mm)   
 2.6 标准
温度计:测量标准温度计,量程满足测量要求,分度值为0.1℃的浸入式玻璃温度计或铂金或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,用于检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。标定标准温度计,量程满足测量要求,精度为±0.05℃。   
 2.7 塑料片:厚度为0.12mm±0.04mm洁净透明塑料片,用于试模内表面的衬里,塑料片不会因热沥青的作用而变形。   
 2.8 隔离剂:甘油滑石粉混合物(甘油滑石粉质量比2:1)。涂抹在试模端块内表面进行端块与沥青的隔离,同时用于将塑料片粘贴到试模的底块和侧块内壁。   
 2.9 恒温浴液体:不被沥青吸附及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溶液。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应不超过1.05g/cni³合适的液体包括乙醇、甲醇、稳定的异丙醇或乙二醇-甲醇-水的混合液(例如:60%的乙二醇、15%的里醇、25%的水),也可使用其他试剂,但不得使用硅油或含有硅油的混合物。
 2.10 冰箱或冰柜:能够低温控温到-5℃±7℃。   
3 试验仪器标定和检查   
 3.1 定期进行弯曲梁流变仪的标定,同时每次试验前应进行弯曲梁流变仪的检查。   
 3.2 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和标定:每次试验前,用标准温度计检查温度传感器。将加载框放在恒温浴,将标准温度计放在恒温浴中并靠近温度传感器测温头,比较标准温度计测定值与温度传感器显示值。如果两者差值不满足±0.1℃,则应按照同样方法进行温度传感器标定,并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显示值修正。   
 3.3 空气轴承的检查:每次试验前,检查空气轴承是否自由运行、无摩擦。如果不满足要求,清洗加载轴,调整位移传感器间隙。如果仍然不能消除摩擦,试验仪停用维修。   
 (1) 将薄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通过零荷载调节器施加35mN±10mN荷载,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观察LVDT变形值。轻轻抓住加载轴向上提,至LVDT变形约为5mm;当放下轴时,其将立即向下漂移与梁接触。   
 (2) 将薄梁从试件支架上移开。通过零荷载调节器调节加载轴,使之在垂直行程约中点处自由浮动,轻轻将约2g 砝码等配重放在荷载架上,加载轴能够缓慢下降。   
 3.4 位移传感器的检查和标定:每次试验前,用高度量块检查位移传感器。将加载系统按在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中,试件支架上不放置梁。在荷载架上放上高度量块。在荷载架上放上100g±0.2g砝码,测定3个高度时系统显示的LVDT测定的变形量。若两者差值大于±5μm,则位移传感器需要标定。标定时,应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;采用高度量块进行标定,标定常数以μm/bit表示,保留三位有效数字,测试软件系统应能自动录入标定常数。前后2次的标定常数相差应不大于10%。否则,试验仪停用维修。   
 3.5 系统检查:每次试验前,将加载系统按在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中,进行整个系统的操作检查。将薄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施加50g±0.2g或100g±0.2g的荷载以保证梁与试件支架充分接触。再施加一个100g±0.2g~300g±0.2g的荷载。试验系统利用荷载变化和变形计算梁的模量,精确至三位有效数字。当模量测定值与标称值之差大于10%时,应咨询试验仪生产商。   
 3.6 荷载传感器的检查和标定:每次试验前,进行荷载传感器的检查。   
 (1) 接触荷载检查。将厚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通过零荷载调节器施加20mN±10mN的荷载。在荷载架上放上2g±0.2g的砝码。数据采集系统显示荷载传感器测定的荷载 增加值为20mN±5mN。再放上一个2g±0.2g的砝码,荷载传感器测定的荷载增加值为20mN±5mN。如果荷载增加值不符,则需要进行荷载传感器的标定。   
 (2) 测试荷载检查。将厚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通过零荷载调节器施加20mN±10mN的荷载。在荷载架上放上100g±0.2g的砝码。数据采集系统显示荷载增加值为981mN±5mN。如果荷载增加值不符,则需要进行荷载传感器的标定。   
 (3) 荷载传感器标定时,应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;按以上方法采用50g砝码进行标定,标定常数以mN/bit表示,保留三位有效数字,测试软件系统自动录入标定常数。前后2次的标定常数相差应不大于10%。   
 3.7 荷载轴前后对准的检查:当仪器安装或因搬运而受干扰可能影响荷载轴的对准时,应进行检查。切一条长约25mm且略窄于梁宽度的白纸条。用透明胶带将纸条粘在梁的中心。将加载框移出恒温浴,将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并在白纸条上放置一小片复写纸。在空气轴承上施加空气压力,向下推动荷载轴,使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记。移走梁,并用一对游标卡尺测量从印记中心到梁各端的距离。两个测量值之差应不大于1.0mm。否则,试验仪停用维修。   
 3.8 系统柔量的标定:每次标定荷载传感器后应进行系统柔量的标定。根据仪器说明书,用50g的砝码测定系统柔量。数据采集系统测定每次加载时位移传感器位置,计算单位荷载下挠度作为系统柔量。标定常数以μm/bit表示,保留三位有效数字,测试软件系统自动录入标定常数。前后2次的标定常数相差应不大于10%。否则,试验仪停用维修 。   
4 试验准备   
 4.1 试验仪准备   
 (1) 将试件支架、加载头、浴液中的颗粒等杂物清理干净。   
 (2) 选择试验温度并将浴液的温度调节到所选温度。试验前将温度恒温到试验温度±0.1℃。   
 (3) 接通电源,打开加载和数据采集系统,按操作说明打开软件。在操作试验仪之前按操作说明预热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。   
 (4) 按3进行试验仪检查。   
 (5) 试验前恒温浴应提前达到试验温度,恒温不少于20min。   
 4.2 试模的准备   
 (1) 将试模清理干净,在试模的底块、侧块内壁涂土一层薄薄的隔离剂。   
 (2) 将塑料片放在底块、侧块上,用手指挤压塑料片,靠摩擦力将塑料片压在金属表面上 。   
 (3) 在两个端块内壁涂一层隔离剂。   
 (4) 按图T0627-5安装试模。用0形橡胶环将试模紧紧固定在一起。检查试模,用力将塑料片向金属表面压,以挤出气泡。图T0627-5试件成型示意图(铝制试模)1-塑料片;2-0形橡胶圈;3-沥青试件;4-铝制试模 
 (5) 安装试模后,放在室温下等待浇注沥青试件。   
  注:对于改性沥青或低标号沥青,宜将试模稍微加热,如40~50℃。   
 4.3 试样准备   
 (1) 按T0601要求取代表性沥青样品,按T0602要求进行沥青试样准备,立即进行沥青试件制备。   
 (2) 当采用短期老化试样进行性能试验时,按T0610要求进行旋转薄膜加热老化,将盛样瓶残留物刮入预热至约163℃的灌样容器内,然后搅拌均匀,立即准备沥青试件制备。   
  注:对于黏度较高的改性沥青,如高弹改性沥青、橡胶沥青,可采用175℃代替163℃进行试验。   
 (3) 当采用长期老化试样进行性能试验时,按T0630要求进行压力加热试验。将去气泡后的沥青残留物缓慢搅拌后,立即准备沥青试件制备。   
 4.4  试件的制备   
(1) 在室温下,将灌样容器高于试模表面20~100mm,从试模的一端向另一端单一路径一次性浇注沥青至略高出试模表面。   
(2) 将注满沥青的试模在室温下冷却45~60min。冷却到室温后,用热刀修平高出试模顶端的沥青。   
 4.5 试件的存放和脱模   
 (1) 试验前将试模中的试件置于室温下,试件浇注完后应在4h内完成试验。 注:试件在室温中随着时间产生分子组合而导致空间硬化,试件劲度具有时间依赖性。   
 (2) 在脱模前,将含试件的金属模放在冷却室或冰浴中适当冷却,保证试件在脱模时 不变形,冷却温度宜为△5℃±7℃,冷却时间不超过5min。同时冷却温度不应低于试验 温度+10℃,也不应放入BBR 恒温浴中冷却。   
  注:低温冷却时间过长、温度过低,会导致试件硬化,影响测试结果。   
 (3) 当试模内试件已达到脱模条件时,立即拆掉金属模块将试件移出。为了避免试 件变形,应将塑料片和侧模从试件上滑动脱模。当试件与塑料片有黏结时,可将试件连同 塑料片放入BBR 恒温浴中冷却不到5s 拿出再脱模。   
注:在脱模过程中,应避免试件变形。变形的试件将会影响测得的劲度和m 值。   
 (4) 当一个样品在多个温度条件下试验时,用于不同温度条件测试的试件浇注应相 隔合理的时间,确保一个温度条件下一组试件有足够的试验时间。   
5 试验步骤   
 5.1 根据沥青样品性能等级确定试验目标温度,也可根据需要确定试验目标温度。     
 5.2 试件脱模后,立即放入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中,在托架中水平放置(图T0627-6),恒温60min±5min,保持恒温浴温度在试验温度±0.2℃内。a)脱模前放置状态b)脱模后放置和测试时状态图T0627-6试件脱模前后的状态(尺寸单位:mm)     
 5.3 接触荷载和测试荷载的检查:每次试验之前,用厚梁检查接触荷载和测试荷载。将厚梁放在试件支架上,用零荷载调节器轻轻施加测试荷载980mN±50mN;将测试荷载调整为接触荷载,调整荷载调节器施加接触荷载35mN±10mN。按此要求进行测试荷载和接触荷载转换,一般转换四次,直至连续的接触荷载保持稳定,变化小于10mN;同时观察荷载轴和荷载架是否有垂直运动,转换荷载时荷载轴应保持与厚梁接触,且测试荷载维持在980mN±50mN、接触荷载维持在35mN±10mN。若发现荷载转换无法实现,应进行验仪标定。    
 5.4 将试验荷载、试验温度、试件编号等有关信息输人测试软件中。     
 5.5 取一个试件,放在试件支架上,使其背面轻轻靠在定位销上。开始进行试验,试验过程中恒温浴的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±0.1℃。    
 5.6 手动操作调整加载系统使达到35mN±10mN的接触荷载,以保证试件和荷载头之间的接触。手动操作调整期间,施加荷载时间不能大于10s,且荷载不超过45mN。     
 5.7 在测试软件中启动自动测试,系统自动完成以下加载过程:   
 (1) 施加980mN±50mN 的就位荷载,施加时间为1s±0.1s。   
 (2) 将荷载降至35mN±10mN,维持20s±0.1s。观察软件系统,接触荷载是否为35mN±10mN,否则应停止试验。   
 (3) 施加荷载980mN±50mN,维持时间为240s;从0.5s起,以0.5s的时间间隔自动记录施加荷载及变形值。   
 (4) 卸去荷载并返回到35mN±10mN的接触荷载。     
 5.8 从试件支架上移走试件,取另一个试件进行试验。一个试验温度条件下应测试不少于3个试件。   
 5.9 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,若试件的变形大于4mm或小于0.08mm时,试验结果无效。   
6 数据处理   
 6.1 测试软件自动记录试验荷载、变形和时间,并绘制荷载-时间,变形-时间曲线,变形以mm为单位,荷载以mN为单位。    
 6.2 根据试件尺寸、测定的荷载和变形,按式(T0627-1)计算8.0s、15.0s、30.0s、60.0s、120.0s、180.0s和240.0s时间的弯曲蠕变劲度,精确至0.1。(T0627-1)   
 式中:Sm(t)——t  时间的弯曲蠕变劲度,MPa;   
 P——施加的荷载,N;   
 L——支撑间距,mm;   
 b——试件的宽度,mm;   
 h—— 试件的高度,mm;   
 δ(t)——t时间试件的跨中变形,mm;   
 t——时间,s。    
 6.3 利用6.2计算的各时间弯曲蠕变劲度,按式(T0627-2)确定弯曲蠕变劲度-时间双对数方程式的回归系数。  
 gS(t)=A+Blg(2)+Clg(t)²     (T0627-2)   
 式中:A、B、C——回归系数。      
 6.4 利用式(T0627-2)计算各时间的弯曲蠕变劲度,并与6.2确定值进行比较,两者相差若大手±2%,则该组数据无效。      
 6.5 利用6.3的回归系数,按式(T0627-3)计算m(t)值。   
 m(t)=|B+2Clg(t)|     (T0627-3)    
 6.6 计算t=60s时的弯曲蠕变劲度,精确至0.1MPa;计算t=60s时的m(60)值,精确至0.01。    
 6.7 取三个试件的t=60s时弯曲蠕变劲度的算术平均值,记为S,精确至0.1MPa;取三个试件的t=60s时m(60)值的算术平均值,记为m,精确至0.01。    
 6.8 按式(T0627-4)计算△T。温度,精确至0.1。   
 △T.=Te,s-Te,m   
 式中:T.,——S=300MPa时的温度,按式(T0627-5)计算,℃;   
 Tc,m——m=0.3时的温度,按式(T0627-6)计算,℃。    
 式中:T₁、T₂——两个测试温度条件,℃;   
 S₁ 、S₂——T₁ 、T₂两个测试温度时的弯曲蠕变劲度,MPa;  
 m₁、m₂——T₁、T₂两个测试温度时的m值,无量纲。   
 6.9 按式(T 0627-7)计算R指数,精确至0.1。     
 式中:R——流变指数。   
7 允许误差   
 7.1 重复性试验相对允许误差应不超过表T0627-1的要求。    
 7.2 再现性试验相对允许误差应不超过表T0627-1的要求。      
8 报告   
 8.1 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    
 8.2 样品的编号、名称、产地和规格。    
 8.3 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    
 8.4 试验日期,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    
 8.5 试件宽度、厚度、试验温度。    
 8.6 施加试验荷载的时间、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、最低温度。   
 8.7 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最大荷载、最小荷载。    
 8.8 对8.0s、15.0s、30.0s、60.0s、120.0s、180.0s和240.0s时间报告下列试验结果:  
 (1) 施加荷载的时间、试验荷载和各试件的变形值和弯曲蠕变劲度。   
 (2) 一个试件的弯曲蠕变劲度-时间双对数方程式回归系数A、B、C。     
 8.9 一个温度条件下的各试件60s的劲度和m值,及一组试件的60s的弯曲蠕变劲度
S、m值,△T.温度和R指数试验结果。 
 8.10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 

产品相关关键字:
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
如果您对T0627-2011沥青弯曲蠕变试验(BBR试验)感兴趣,想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信息,请与销售部联系:13905696738 

上一条:T0640-2025沥青黏聚性试验(测力延度仪法) 下一条:T0628-2011沥青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角试验(DSR试验)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JTG 3450-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

 

 

点击这里与我们客服即时沟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