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产品分类 |
- · ①土工,无机结合料仪器类
- · 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仪器类
- · ③水泥,混凝土,砂浆仪器类
- · ④集料,岩石试验仪器类
- · ⑤压力,拉力,万能试验机类
- · ⑥电子天平称量类
- · ⑦试验箱体类
- · ⑧路基路面现场测试仪器类
- · ⑨基桩,结构,无损检测类
- · ⑩试模筛具附件类
- · ⑪化玻仪器试剂类
- · ⑫交通安全设施仪器类
- · ⑬塑胶跑道抗滑值仪器
- · ⑭道路养护设备类
- · ▶土壤仪器类
- · ▶土工布仪器类
- · ▶管材检测仪器类
- · ▶防水卷材仪器类
- · ▶建筑门窗及墙体仪器类
- · ▶玻璃幕墙及玻璃仪器类
- · ▶建筑安全检测仪器
- · ▶建筑材料燃烧节能仪器类
- · ▶电器电缆仪器类
- · +高精度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,摆式仪标定架,摆式摩擦系数试块组
- · +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标准装置
- · +仪器检定设备及器具
|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604-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|
|
|
关键字: T0604-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日期: 2025-9-19 16:53:16 点击 78674 次 |
JTG 3410-2025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》----5 沥青三大基本指标 【T0604-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】
1.相关产品链接: ☞【沥青针入度仪】 ☞【电脑沥青针入度仪】 ☞【低温沥青针入度仪】 ☞【电脑全自动沥青针入度仪】 ☞【标准针】 ☞【恒温水槽】 ☞【1000ml烧杯】 ☞【温度计】 ☞【三氯乙烯】 ☞【计时器】 ☞【其它】 2.试验方法: ☞【T0604-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】 ☞【HWY—30型高低温恒温水浴操作规程】 3.使用说明: ☞【沥青针入度仪使用说明书】
T0604-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.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、聚合物改性沥青,或稀释沥青、乳化沥青残留物的针入度。 1.2 本方法也适用于测定多个温度条件下的沥青针入度,计算针入度指数PI。 1.3 本方法针入度测量范围为0~500(0.1mm)。 2 仪具与材料 2.1 针入度仪:为提高测试精度,针人度试验宜采用能够自动计时的针入度仪进行测定,要求针和针连杆必须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,针的贯入深度应精确至0.1mm。针和针连杆组合件质量为50g±0.05g,另附一只50g±0.05g的砝码,总质量为100g±0.05g,以满足试验所需的荷载条件。仪器应有放置平底玻璃皿的平台,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,针连杆应与平台相垂直。应有针连杆制动按钮,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。针连杆易于装拆,以便检查其质量。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的悬臂,其端部有冷光源(为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等),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况。针入度仪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41所示。当采用其他试验条件时,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。 2.2 标准针:由针体和针柄组成,其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4-2所示。 (1) 标准针总质量2.5g±0.05g,针柄长度为38mm±1mm;对于普通针(适合针入度0~350),针体长度为50mm±1mm,露出部分长40~45mm;对于长针(适合针入度350~500),针体长度为60mm±1mm,露出部分长50~55mm。可以通过在针柄上打孔,或将边缘磨平来调整总质量。 (2) 针体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成,洛氏硬度HRC54~HRC60,针柄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。针体的一端应磨成锥形,并在图T0604-2中b位置切平,切平处(即针尖)直径应为0.14~0.16mm。 图T0604-1针入度仪 1-活杆;2-刻度盘或位移计;3-针连杆;4-释放装置;5-砝码;6标准针;7-平底玻璃皿;8-盛样皿;9-支架;10-调平螺栓A放大图图T0604-2针入度标准针(尺寸单位:mm) (3) 针体圆柱体与针锥轴向偏差应不大于0.20mm,针体及针锥的任何部位与针柄的轴向偏差应不大于1mm。针锥表面无毛刺,粗糙度为Ra0.2μm~Ra0.3μm。针尖平面与针体轴线垂直,误差不超过2;针尖边缘锐利而无毛刺。 (4) 针柄上应打印有唯一性号码标识,每根针应附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,并定期检验。标准针应放入固定针入度盒(筒)中存放。 2.3 盛样皿:金属制,圆柱形平底。小盛样皿内径55mm,深35mm(适用于针入度小于200的试样);大盛样皿内径70mm,深45mm(适用于针入度200~350的试样);特殊盛样皿内径70mm,深80mm(适用于针入度350~500的试样)。 2.4 恒温水槽:容量不少于10L,控温精度为±0.1℃。恒温水槽中应设有一带孔的支架,距水面深度不少于100mm,距恒温水槽底不少于50mm。 2.5 平底玻璃皿:容量不少于1L,深度不少于80mm。内设有一不锈钢三脚支架,以保证盛样皿稳定。为便于针入度试验时试样控温,平底玻璃皿宜与恒温水槽连接,形成一个循环系统。 2.6 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:量程0~50℃,分度值0.1℃。 2.7 计时器:秒表或电子计时器,最小分度值0.1s,最大充许误差±0.10s/h。 2.8 位移计或位移传感器:精度为0.1mm。 2.9 盛样皿盖:平板玻璃,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。 2.10 溶剂:三氯乙烯等。 2.11 其他:电炉或砂浴、石棉网、金属盆或坩埚、脱脂棉等。 3 方法与步骤 3.1 针入度仪和标准针的标定 3.1.1 针入度仪应每年标定一次,检查各部分质量。 3.1.2 标准针应每年标定一次质量,用显微镜检查外观。每次使用前进行目测检查,无生锈,针尖锋利、无毛刺,在水平的桌子上滚动时无跳动。 3.2 确定试验条件 3.2.1 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℃、荷重100g、贯入时间5s,当采用其他条件时需要在报告中备注。 3.2.2 针入度指数PI,宜在15℃、25℃、30℃等3个或3个以上温度条件下测定针入度,若30℃时针入度值过大,可采用5℃代替。仲裁试验时,应不少于5个温度条件,宜增加10℃、20℃试验温度的针入度。 3.2.3 预估样品的针入度范围,选择合适的盛样皿和标准针。若针入度大于350(0.1mm), 则选择长针入度针。 3.3 准备工作 3.3.1 按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。试样加热的同时,将灌样容器、金属勺放入同一 烘箱中预热。 3.3.2 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,保持稳定。 3.3.3 将试样注入预热的盛样皿中,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,并盖上盛样皿,以防灰尘落入。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应在23℃±5℃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.5h(小盛样皿)、2h(大盛样皿)或3h(特殊盛样皿)。冷却结束后移入已达到试验温度±0.1℃的恒温水槽中继续保温,不少于1.5h(小盛样皿)2h(大试样皿)或2.5h(特殊盛样皿)。同时将标准针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温。 注:盛样皿预热可以减少气泡,温度可为40~50℃,不超过软化点温度。如果试样表面有气泡,可 用火焰在气泡顶部一闪而过予以去除。 注:试样保温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试验温度进行调整,当环境温度高于30℃,或试验温度低于25℃时,宜适当延长保温时间。 3.3.4 调平针入度仪。检查针连杆和导轨,以确认无水等异物,且无明显划痕。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擦拭标准针,再用洁净干脱脂棉等擦干。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,用螺栓固定。 3.4.1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,立即移入水温已达试验温度±0.1℃(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)的平底玻璃皿中的支架上,使试样完成浸没在水中。 3.4.2 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。调整冷光源,使试样表面投射标准针影子,慢慢调整针入度仪高度,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反射的针尖影子接触。轻轻拉下活杆,使其与针连杆相接触,将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复位为零。 3.4.3 移开或关闭冷光源。开始试验,按下释放键,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的同时开始计时,至规定时间(5s)时自动停止标准针贯入。 3.4.4 轻轻拉下活杆,使其与针连杆相接触,读取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的读数,精确至0.1mm。 3.4.5 同一试样平行贯入试验至少3次,各测试点之间及其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。若平底玻璃皿与恒温水槽未进行连接、循环保温,则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,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。 3.4.6 每次贯入试验宜换干净标准针,当针入度小于200时可将标准针取下,用蘸有三氯乙烯等溶剂的脱脂棉擦拭,再用洁净干脱脂棉擦干。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,至少用3支标准针,每次贯入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,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,才能将标准针取出。 4 数据处理 4.1 若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满足表T0604-1要求,计算同一试样3次针入度测定的算术平均值,取整作为样品的针人度试验结果,以0.1mm为单位。当试验值不符合表中要求时,应重新进行试验。 表T0604-1针入度平行试验允许差值 针入度范围(0.1mm)允许差值(0.1mm针入度范围(0.1mm)允许差值(0.1mm) 0~492250~3498 50~1494350~50020 150~2496 4.2 当需要计算针人度指数时,绘制针入度-温度半对数曲线,按式(T0604-1)进行线性回归,求取回归方程的常数B和回归方程的斜率A,精确至0.01。若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小于0.997,则试验无效。 lgP=B+A×T(T0604-1) 式中:P—— 针入度值,取整; T——试验温度,℃; B——回归方程的常数; A—— 回归方程的斜率。 4.3 按式(T0604-2)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,精确至0.1。(T0604-2) 4.4 按式(T0604-3)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T800,精确至0.1℃。 4.5 按式(T0604-4)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T¹.2,精确至0.1℃。(T0604-3)(T0604-4) 4.6 按式(T0604-5)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△T,精确至0.1℃。 △T=T800-T¹.2(T0604-5) 5 允许误差 5.1 当试验结果小于50(0.1mm)时,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2(0.1mm),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4(0.1mm)。 5.2 当试验结果不小于50(0.1mm)时,重复性试验的相对允许误差为4%,再现性试验的相对允许误差为8%。 6 报告 6.1 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 6.2 样品的编号、名称、产地和规格。 6.3 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 6.4 试验日期,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 6.5 试验温度、针入度值、针入度指数PI(可选)、当量软化点T800(可选)、当量脆点T¹.2 (可选)及相关系数R(可选)。 6.6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