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列表
搜索产品
产品分类
联系信息

联系信息
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   
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
关键字: 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日期: 2025-9-19 9:57:07 点击 21467 次
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


JTG 3410-2025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》---- 4 沥青密度【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

1.相关产品链接:
玻璃比重瓶

【金属比重瓶】
【液体密度计及密度计量筒

500ml容量瓶

恒温水槽】 
电热鼓风干燥箱
1000ml烧杯
温度计
10kg/0.1g电子天平
2kg/0.01g电子天平
500g/1mg分析天平
标准筛

真空抽气设备

三氯乙烯
【表面活性剂】
【计时器】
【其它】
2.试验方法:
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

101A-2型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
101A-3型鼓风干燥箱试验规程
HWY—30型高低温恒温水浴操作规程
电子天平试验规程
2000g/0.01g电子天平操作规程
3.使用说明:
电热鼓风干燥箱说明书
数显恒温水浴使用说明书
电子天平说明书 

 
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 
 
1 目的与适用范围
 1.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。
 1.2 半固态、固态、黏稠沥青以及块状、粉末状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℃,相对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5℃。稀释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℃,乳化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5℃。当采用其他温度时,应在报告中备注。
 1.3 除液体密度计法测定稀释沥青的密度外,应在标准温度或预设的目标温度条件下测定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。
2 仪具与材料
 2.1
玻璃比重瓶:玻璃制,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3-1所示。瓶塞与瓶口须仔细研磨,配合严密。瓶塞上表面光滑平整,中间有一个垂直孔,下表面为凹面,以便气泡由孔中逸出。盖上瓶塞后的比重瓶容积为24~30mL,质量不超过40g。φ22~26 φ1.0~2.0 只图T0603-1玻璃比重瓶(尺寸单位:mm)
 2.2 金属比重瓶:不锈钢制,结构示意图如图T0603-2所示。瓶内表面光滑,瓶口与瓶塞配合严密。瓶塞上表面光滑,中间有一个垂直孔,下表面为光滑凹面,以便气泡由孔中逸出。盖上瓶塞后的容积为100mL。 图T0603-2金属比重瓶
 2.3 液体密度计及密度计量筒:液体密度计,玻璃制,密度范围800~1100kg/m³,分度值0.5kg/m³;密度计量筒,透明玻璃或金属圆筒形容器,用于盛装密度试验的试样。为倾倒方便,密度计量筒上边缘应有一斜嘴;量筒内径至少比所用的密度计外径大20mm;量筒高度应能使密度计在试样中漂浮时,密度计底部与量筒底部的间距至少有25mm。
 注:可选择《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》(SH/T0316—1998)中SY-05系列密度计。
 2.4
容量瓶:500mL。
 2.5
恒温水槽:控温精度为±0.1℃。
 2.6
电热鼓风干燥箱:满足T0602中2.1要求的烘箱。
 2.7 天平:
最大称量5~10kg,感量0.1g;最大称量2000g,感量0.01g;最大称量500g,感量1mg。分析天平宜采用防静电涂层玻璃防风罩。
 2.8
烧杯:100mL、150mL、250mL数支;600~800mL一支。
 2.9
温度计:量程0~50℃,分度值0.1℃;量程50~100℃,分度值0.1℃;量程0~200℃,分度值1℃。
 2.10 浸没液体:新煮沸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。
 2.11
标准筛:筛孔孔径0.6mm、2.36mm的金属标准筛各一个。
 2.12
真空干燥器:负压可达到3kPa±0.3kPa,且真空泵抽吸速率不小于1L/s。
 2.13 洗液:玻璃仪器清洗液,三氯乙烯(分析纯)等。
 2.14 表面活性剂:洗涤灵等。
 2.15 秒表:分度值0.1s。
 2.16 计时器:秒表或电子计时器,最小分度值0.1s,最大允许误差±0.10s/h。
 2.17 其他:洁净、不起毛的软布,夹钳或防静电的丁腈手套等。
3 半固态、固态和黏稠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(玻璃比重瓶法)
 3.1 目的与适用范围 
 3.1.1 本方法适用于半固态、固态和黏稠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,也适用于乳化沥青、稀释沥青的残留物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。湖沥青等固态沥青,难以加热熔化,可将试样破碎后,按碎块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进行测定。 
 3.2 准备工作 
 3.2.1 分析天平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用,相对湿度宜为60%±10%,或在分析天平罩内设置负离子源。当相对湿度低于50%时,分析天平及称量物应采用铝箔进行静电检查,消除静电后再进行称量。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测定质量变化的盛样瓶,避免手直接接触。 
 3.2.2 称量干燥比重瓶质量,然后放入烘箱加温至50~80℃。 
 3.2.3 在烧杯中注入浸没液体,液面应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。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。 
 3.2.4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槽中恒温,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,烧杯口露出水面,并用夹具将其固牢。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。 
 3.2.5 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浸没液体达到设定试验温度±0.1℃,恒温约30min。 
 3.3 比重瓶的标定 
 3.3.1 依次用洗液、自来水、蒸馏水(或去离子水)洗涤比重瓶,然后105℃±5℃烘干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,称其质量m₁,精确至1mg。 
 3.3.2 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比重瓶,轻轻塞上瓶塞;将比重瓶放进烧杯,塞紧瓶塞,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;达到试验温度后,恒温不少于30min。 
 3.3.3 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取出比重瓶,立即用干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,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,立即称其质量m₂,精确至1mg。
  注: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,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。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,称量质量前再迅速擦干比重瓶的外周,但不包括瓶塞顶部。 
 3.3.4 每个比重瓶标定2次,取平均值。 
 3.3.5 再次洗净比重瓶,然后105℃±5℃烘干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备用。 
 3.3.6 比重瓶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,不同试验温度应分别标定。每次密度试验之前,称量干燥比重瓶质量,并与记录的比重瓶质量比较,若两者之差大于5mg, 则重新进行 比重瓶标定。 
 3.4 试验步骤 
 3.4.1 按T0602方法,将样品制备成液态的热沥青试样,立即注入预加温的比重瓶中至2/3~3/4高度。不得使试样黏附比重瓶的瓶口或上方瓶壁,并防止混入气泡。 
 3.4.2 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盖上玻璃板等防尘,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。然后称 取比重瓶连同瓶塞质量m₃,精确至1mg。 
 3.4.3 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盛有沥青的比重瓶,轻轻塞上瓶塞;将比重瓶放进烧杯,塞紧瓶塞,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,达到试验温度后恒温不少于30min。 
 3.4.4 取出比重瓶,按3.3.3方法迅速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,精确至1mg。 
 3.4.5 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 
 3.5 数据处理 
 3.5.1 按式(T0603-1)、式(T0603-2)计算试样的相对密度、密度,精确至0.001。(T0603-1)
  Pb=Yb·Pw(T0603-2)
 式中 :Yb——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;
 Pb——试样的密度,g/cm³;
 m₁——比重瓶质量,g;
 m₂——盛满水时比重瓶的质量,g;
 m₃——比重瓶、试样的合计质量,g;
 m₄—— 比重瓶、试样和水的合计质量,g;
 Pw——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,15℃水的密度为0.9991g/cm²,25℃  水的密度为 0.9970g/cm³。 
 3.5.2 取两份试样的相对密度、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,分别精确至0.001和0.001g/cm³。
 3.6 允许误差 
 3.6.1 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03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07。 
 3.6.2 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03g/cm³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07g/cm³。 
4 稀释沥青的密度测定方法(液体密度计法)
 4.1 目的与适用范围 
 4.1.1 本方法适用于稀释沥青密度的测定,通过换算得到15℃标准温度下的密度。 
 4.2 准备工作 
 4.2.1 确定稀释沥青试验温度。可按运动黏度200~500mm²/s确定加热温度,使试样完全流动。当稀释沥青不需要加热时,可选择标准温度作为试验温度。
  注:透层、黏层等用稀释沥青,加热温度一般为常温或40℃,不宜超过60℃;冷补、路拌等稀释沥 青,加热温度一般为60℃或80℃。
 
 4.2.2 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。 
 4.2.3 按照T0602方法,准备一份稀释沥青试样,移入灌样容器中,立即放入恒温水槽中带盖保温。 4.3 密度计的准备
 4.3.1 检查每支密度计的基准点,确定密度计刻度是否处于干管内的正确位置,如果刻度已移动,应废弃这支密度计。明确密度计的弯月面修正值,当密度计未附修正值时,可由试验确定:将密度计浸入与被测试样表面张力相似的透明液体中,观察液体在密度计干管上爬升的最大高度,即为弯月面修正值。
  注:《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》(SH/T0316—1998)中SY-05系列密度计,20℃时弯月修正值为+0.7kg/m³。 
 4.3.2 密度计应至少每5年按相关方法标定一次。 
 4.3.3 将密度计、密度计量筒放入恒温水槽保温。密度计也可放入烘箱中保温,达到试验温度±3℃。
 4.4 试验步骤 
 4.4.1 从恒温水槽中取出量筒,将试样转移到温度稳定、洁净的密度计量筒中至底部距离不大于5mm, 避免产生气泡。用纸巾尖端浸入量筒中黏除试样表面所有气泡。 
 4.4.2 将量筒放回恒温水槽带盖保温;用玻璃棒等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量筒中试样,放入温度计测量试样温度。当检验试样温度达到恒温后,记录初始温度,精确至0.1℃。 
 4.4.3 把合适的密度计放入试样中,达到平衡位置时放开,注意避免弄湿液面以上的干管。等待足够的时间,让密度计自由漂浮直至静止,且所有气泡聚集在表面。读数前用纸巾尖端浸入量筒中黏除试样表面所有气泡。当密度计离开量筒壁自由漂浮并静止时,在眼睛稍高于液面的位置观察,如图T0603-3 所示,读取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 相切点的刻度值,读到最接近刻度间隔的1/5。液体的水平面弯月面的底图T0603-3密度计试验读数示意图

 4.4.4 记录密度计读数后,立即小心地取出密度计,用玻璃棒等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量筒中试样,放入温度计重新测量试样温度,精确至0.1℃。取前后两次温度值的平均值(记为t),精确至0.1℃。若重新测量温度与初始温度之差大于0.5℃,则继续恒温、重新测量。 
 4.4.5 铅弹蜡封型密度计在高于38℃下使用后,要垂直地晾干和冷却。 
 4.4.6 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 
 4.5 数据处理 
 4.5.1 按式(T0603-3)计算密度计的温度修正系数,精确至0.000000001。
  HYC=1-2.3×10-⁵×(t-t₀)-2.0×10⁸×(t=t₀)²(T0603-3)
 式中:HYC——密度计测量过程中玻璃膨胀引入误差的修正系数;
 t——密度计测量时的温度,℃;
 t₀——密度计密度相应的标准温度,℃
  注:液体密度计密度相应的标准温度一般为15℃,但是《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》(SH/T0316—1998)中SY-05系列密度计标准温度为20℃。 
 4.5.2 按式(T0603-4)计算试样的实测密度值,精确至0.01。
  P₁=HYC×(p+δ) 式中:p—— 试样在t 温度条件下的密度,kg/m³;
  p’—— 试样在t 温度条件下的密度计读取密度,kg/m³;
  δ——弯月面修正值,kg/m³。 
 4.5.3 按式(T9603-5)~式(T0603-7)计算15℃时的膨胀系数、温度修正系数和换算的试样密度,分别精确至0.0000001、0.00001和0.01。(T0603-5)\(T0603-6)\(T0603-7)
 式中:a₁5——15℃时试样的膨胀系数;
 Pi₅—— 预估的15℃时试样的密度,kg/m³;
 vcf——密度的温度修正系数,即t 温度时密度与15℃时密度的比值;
 P₁₅——15℃时样品的密度,kg/m³。 
 4.5.4 按4.5.3重复迭代计算P15。第一次迭代,取p’(1)=p,依序计算得到vcf¹、P{1;第2次迭代,取,依序计算得到、vcf(²)pi2),计算;重复迭代,直至-0.02≤p’(5-pim+1)≤0.02。取作为换算的15℃时试样的密度,精确至0.1。 
 4.5.5 按照以上步骤计算2个试样的15℃密度(kg/m³),计算密度的算术平均值,除以1000,作为样品的15℃密度试验结果,精确至0.001g/cm³。 
 4.6 允许误差 
 4.6.1 稀释沥青15℃密度的重复性试验误差不大于6kg/m³,再现性试验误差不大于8kg/m³。
5 乳化沥青的密度测定方法(金属比重瓶法)
 5.1 目的与适用范围 
 5.1.1 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的密度测定。 
 5.2 准备工作 
 5.2.1 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试验温度25℃。 
 5.2.2 按照T0602方法,准备一份约120mL乳化沥青试样,移入150mL烧杯中。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温,烧杯口露出水面,并用夹具将其固牢。
  注:对于黏度较高(25%赛波特黏度大于100s或恩格拉黏度大于30Pa·s)的乳化沥青,将加热温 度为50℃±32的样品移人烧杯中后先冷却至试验温度±5℃,再在恒温水槽中保温。
 5.2.3 另选一个250mL烧杯,注入浸没液体,移入恒温水槽中保温,烧杯口露出水面,并用夹具将其固牢。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。
 
 5.2.4 烧杯中试样及烧杯中浸没液体达至设定温度25℃±0.1℃,恒温约60min。 
 5.2.5 依次用洗液、自来水、蒸馏水(去离子水)洗涤比重瓶,然后105℃±5℃烘干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25℃±0.5℃。 
 5.3 比重瓶的标定 
 5.3.1 称取带瓶塞的干燥比重瓶的质量m₁,精确至0.01g。
 5.3.2 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满25℃±0.1℃的比重瓶,塞紧瓶塞,立即用干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,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,立即称其质量m₂,精确至0.01g。
  注: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,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。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,称量质量前迅速再擦干比重瓶的外周,但不包括瓶塞顶部。 
 5.3.3 每个比重瓶标定两次,取平均值。 
 5.3.4 再次洗净比重瓶,然后105℃±5℃烘干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备用。 
 5.3.5 比重瓶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。 
 5.4 试验步骤 
 5.4.1 从恒温水槽中取出乳化沥青试样,采用玻璃棒按50~70r/min速度缓慢搅拌,避免混入气泡,搅拌均匀。如果试样结皮,可按T0652采用0.6mm滤筛过滤。 
 5.4.2 将25℃±0.5℃的比重瓶和瓶塞放在天平上,进行天平清零。将搅拌均匀的试样缓慢注入比重瓶中,至完全充满(或距离瓶顶约2mm)。 
 5.4.3 塞紧瓶塞,立即用千净软布擦拭瓶塞顶部一次,然后迅速擦干比重瓶外周,立即称其质量m₃,精确至0.01g。
  注: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,即使因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。如果在称量时潮气在比重瓶外周凝结,称量质量前迅速再擦干比重瓶的外周,但不包括瓶塞顶部。 
 5.4.4 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 
 5.5 数据处理 
 5.5.1 按式(T0603-8)计算试样的密度,精确至0.001。(T0603-8) 
  式中:Pb——试样的密度,g/cm³;
 m₁——比重瓶质量,g;
 m₂——盛满水时比重瓶的质量,g;m₃——试样与比重瓶的质量,g;
 Pw——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,25℃水的密度为0.9970g/cm³。 
 5.5.2 取两份试样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,精确至0.001g/cm³。 
 5.6 允许误差 
 5.6.1 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02g/cm³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04g/cm³。
6 碎块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(玻璃比重瓶法)
 6.1 目的与适用范围 
 6.1.1 本方法适用于碎块(或颗粒)沥青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,也可用于湖沥青等固态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。 
 6.2 准备工作 
 6.2.1 按照3.2、3.3进行准备工作和比重瓶的标定。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比重瓶,避免手直接接触。 
 6.3 试验步骤 
 6.3.1 按T0602方法,准备一份约5g的0.6~2.36mm粉碎、干燥试样。 
 6.3.2 将试样放入清洁、干燥的比重瓶中,然后称取比重瓶连同瓶塞的质量m₃,精确至1mg。 
 6.3.3 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入比重瓶至液面高于试样约10mm;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中;比重瓶中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,用细钢丝搅动试样使大部分颗粒下沉,并使吸附在颗粒表面上的气泡逸出。注意勿使试样丢失。 
 6.3.4 将不带塞的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真空干燥器中,缓慢抽真空,至负压达到3kPa±0.3kPa,然后连续抽真空不少于15min;缓慢卸除真空压力。当比重瓶试样表面仍有气泡时,可再添加1~2滴表面活性剂溶液,用细钢丝搅动试样后再抽真空。反复几次操作,直至无气泡为止。 
 6.3.5 从恒温水槽中移出烧杯,将烧杯中的浸没液体注入比重瓶至满,轻轻塞好瓶塞;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烧杯中,再塞紧瓶塞。
 6.3.6 将烧杯放回恒温水槽,达到试验温度后恒温不少于30min。取出比重瓶,按3.2.3方法迅速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₄,精确至1mg。 
 6.3.7 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 
 6.4 数据处理 
 6.4.1 按式(T0603-1)、式(T0603-2)计算试样的相对密度、密度,精确至0.001。 
 6.4.2 取两份试样相对密度、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,分别精确至0.001和0.001g/cm³。 
 6.5 允许误差 
 6.5.1 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07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11。 
 6.5.2 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07g/cm³, 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11g/cm³。
7 粉末状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(容量瓶法)
 7.1 目的与适用范围 
 7.1.1 本方法适用矛粉末状沥青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。 
 7.2 准备工作 
 7.2.1 恒温水槽中水预先达到预定的试验温度。 
 7.2.2 按照T0602方法,准备一份约150g的粉末状、干燥试样。 
 7.2.3 试验过程中采用洁净丁腈手套取容量瓶,避免手直接接触。 
 7.3 容量瓶的标定 
 7.3.1 依次用洗液、自来水洗涤容量瓶,然后105℃±5℃烘干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。 
 7.3.2 将容量瓶放在天平上,进行天平清零;向容量瓶内注入试验温度±0.1℃的蒸馏水至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,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水分,立即称其总质量m₂,精确至0.1g。 
 7.4 试验步骤 
 7.4.1 准确称量试样质量m₁,精确至0.1g。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,加入部分浸没液体,搅拌使粉末状沥青湿润;再分约5次加水、搅拌,直至约400mL处,再加入1~2滴表面活性剂溶液。 
 7.4.2 通过旋转、翻转容量瓶或玻璃棒搅动消除气泡。用滴定管滴浸没液体,使黏附在瓶内壁上的粉末进入瓶内浸没液体中,塞紧瓶塞,在恒温水槽中静置24h±0.5h(也可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,再移入恒温水槽,其中恒温水槽浸永不少于2h)。
  注:消除气泡不少于15min,此时会产生气泡聚集在瓶颈,可用纸巾尖端浸入瓶中黏除或使用少于 1mL的异丙醇来分散。 
 7.4.3 再通过旋转、翻转容量瓶或玻璃棒搅动消除气泡。用滴定管滴浸没液体,使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,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的浸没液体,称其总质量m₃,精确至0.1g。
  注:消除气泡不少于5min,此时会产生气泡聚集在瓶到,可用纸巾尖端浸入瓶中黏除或使用少于1mL的异丙醇来分散。 
 7.4.4 将容量瓶中浸没液体和试样移出,用试验温度相同的浸没液体将容量瓶冲洗干净;向容量瓶内注入试验温度相同的浸没液体至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,擦干瓶颈内部及瓶外附着水分,立即称其总质量m2。 
 7.4.5 同一样品应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 
 7.5 数据处理 
 7.5.1 按式(T0603-9)、式(T0603-10)计算试验温度下稀释沥青试样的相对密度和密度,精确至0.001。 
 式中:Yb——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;
 Pb——试样的密度,g/cm³;(T0603-9)(T0603-10) m₁——试样的质量,g;
 m₂——盛满水时容量瓶的质量,g;
 m₃——试样、水及容量瓶的合计质量,g;
 Pw——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,15℃水的密度为0.9991g/cm³,25℃   水的密度为 0.9970g/cm³。 
 7.5.2 取两份试样相对密度、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样品的试验结果,分别精确至0.001和0.001g/cm³。 
 7.6 允许误差 
 7.6.1 相对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20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40。 
 7.6.2 密度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.020g/cm³,再现性误差不大于0.040g/cm³。
8 报告
 8.1 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 
 8.2 样品的编号、名称、产地和规格。 
 8.3 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 
 8.4 试验日期,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 
 8.5 试样准备方法、操作温度。 
 8.6 试验温度,试样的密度实测值,样品的密度试验结果。 
 8.7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
产品相关关键字:
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
如果您对T0603-2025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感兴趣,想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信息,请与销售部联系:13905696738


上一条:T0602-2025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下一条: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JTG 3450-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

 

 

点击这里与我们客服即时沟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