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产品分类 |
- · ①土工,无机结合料仪器类
- · 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仪器类
- · ③水泥,混凝土,砂浆仪器类
- · ④集料,岩石试验仪器类
- · ⑤压力,拉力,万能试验机类
- · ⑥电子天平称量类
- · ⑦试验箱体类
- · ⑧路基路面现场测试仪器类
- · ⑨基桩,结构,无损检测类
- · ⑩试模筛具附件类
- · ⑪化玻仪器试剂类
- · ⑫交通安全设施仪器类
- · ⑬塑胶跑道抗滑值仪器
- · ⑭道路养护设备类
- · ▶土壤仪器类
- · ▶土工布仪器类
- · ▶管材检测仪器类
- · ▶防水卷材仪器类
- · ▶建筑门窗及墙体仪器类
- · ▶玻璃幕墙及玻璃仪器类
- · ▶建筑安全检测仪器
- · ▶建筑材料燃烧节能仪器类
- · ▶电器电缆仪器类
- · +高精度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,摆式仪标定架,摆式摩擦系数试块组
- · +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标准装置
- · +仪器检定设备及器具
|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740-2025沥青混合料试样准备方法 |
|
|
关键字: T0740-2025沥青混合料试样准备方法 日期: 2025-10-19 2:39:23 点击 43228 次 |
- - - - - T0740-2025沥青混合料试样准备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.1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准备各档原材料、拌制松散沥青混合料试样,用于室内沥青混合料制件。 1.2 现场取样进行松散沥青混合料试样准备按本规程T0701进行。 2 仪具与材料 2.1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:可控制拌和温度、速度和时间,容量不小于10L。搅拌叶自转速度70~80r/min,公转速度40~50r/min。 2.2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(大型):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轮碾法成型试件,可控制拌和温度、速度和时间,容量不小于30L。搅拌叶自转速度55~65r/min,公转速度20~30r/min。 2.3 电热鼓风干燥箱:大、中型各一台,应有温度调节器,并满足T0602中2.1的要求 。 2.4 天平或电子秤:用于称量矿料的,感量不大于1g;用于称量沥青的,感量不大于0.1g;用于称量添加剂的,感量不大于0.01g。 2.5 温度计:量程0~300℃,分度值1℃。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插人式数显温度计。 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。 2.6 金属容器:若干,金属盘或金属盆等,适合盛放集料、填料、添加剂和再生沥青混合料(RAP料),盛放RAP 料的金属容器应带盖、可密封。 2.7 灌样容器:沥青试样盛放容器,带柄、深底的瓷坩埚或不锈钢锅。对于乳化沥青,宜为250mL或400mL玻璃容器,带盖。 2.8 计时器:秒表或电子计时器,最小分度值0.is,最大允许误差±0.10s/h。 2.9 搅拌容器:用于拌制稀浆混合料,根据拌和试样量的大小可为带柄、深底的瓷坩埚或不锈钢锅或金属盆,容积为1~5L,或为0.5LIL、2L或5L的烧杯;当试样量非常少时,也可采用容积0.3-0.5L的塑料杯或不吸湿的纸杯。 2.10 隔离剂:甘油、硅油、黄油等,不含影响沥青性能的溶剂或石油基材料。 2.11 其他:电炉或煤气炉、拌和铲、标准筛、恒温水槽、长柄钢勺等。 3 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操作温度 3.1 对于道路石油沥青热拌沥青混合料,根据表T0740-1黏度目标值,通过黏温曲线插值确定拌和及成型目标温度,确定的拌和温度即为沥青的加热温度。确定的拌和温度应不超过成型温度+20℃。 表T0740-1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成型目标温度的黏度 沥青结合料 种类 黏度与测定方法适宜于拌和的 沥青结合料黏度 (Pa ·s)适宜于成型的 沥青结合料黏度 (Pa ·s) 道路石油沥青、 稀释沥青旋转黏度,T 06250.17±0.020.28±0.03 3.2 对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或温拌沥青混合料,可按如下方法确定拌和及成型目标温度: (1) 采用90号(或70号)沥青,AC-16( 或AC-20)混合料,按3.1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、成型温度,按本试验方法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或本规程T0736旋转压实75次,成型4个试件,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,记为Ysbo (2) 采用待确定标准温度的沥青和上述相同的AC-16(AC-13、AC-20)混合料级配,选用不同的拌和、成型温度(成型温度为拌和温度+10~15℃),按上述相同的试验方法,成型4个试件,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。绘制压实(拌和)温度-毛体积相对密度曲线,从图中插值得出Y相应的温度,作为该沥青的压实(拌和)标准温度。确定的拌和温度即为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。 (3) 也可根据供货商建议,或根据实践经验、混合料的类型和结合料(或添加剂)的品种来确定拌和及成型目标温度。 (4) 确定的拌和温度应不超过成型温度+20℃。 3.3 对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,应根据工程实际,确定成型温度,拌和温度即成型温度。当无工程数据时,低标号沥青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宜按3.1确定的成型温度+50~60℃作为成型温度和拌和温度,改性沥青(天然沥青改性沥青)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和拌和温度为200~260℃。当配合比设计进行刘埃尔流动性试验时,成型温度和拌和温度为240℃±5℃。 3.4 对于热拌(温拌)再生沥青混合料,应根据再生沥青(新沥青、旧沥青,必要时含再生剂)的黏温曲线,按3.1确定拌和及成型目标温度。当再生沥青中含有改性沥青时,可按照3.2确定拌和及成型目标温度。 3.5 对于冷拌乳化沥青(泡沫沥青)混合料,拌和目标温度和成型目标温度为23℃±2℃室温。 3.6 对于稀释沥青混合料,根据黏温曲线插值确定170mm²/s±20mm²/s相应温度为拌和目标温度;根据溶剂挥发50%后的稀释沥青黏温曲线来插值确定280mm²/s±30mm²/s相应温度为成型目标温度。 3.7 对于稀浆混合料,拌和温度为23℃±2℃室温。 3.8 对于冷补沥青混合料,可根据经验确定拌和温度。 4 确定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操作温度 4.1 热拌沥青混合料 (1) 沥青的加热目标温度一般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。 (2) 集料(含填料)的加热目标温度一般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+15℃(或10~20℃)。当掺加纤维、高模量剂等外加剂时,集料加热温度可适当提高,但提高不宜超过10℃。 (3) RAP料应加热,加热目标温度为工程实际加热温度,一般可采用120℃。此时集料加热目标温度可根据式(T 0740-1)计算确定。计算的集料加热温度不宜超过230℃,否则适当提高RAP料加热温度。 (T0740-1) 式中:T.——掺 加RAP料的集料加热目标温度,℃; T,——不掺加RAP 料的集料加热目标温度,℃; TRAP——RAP 料加热目标温度,℃; PRAP——RAP 料掺加量质量百分比,%。 (4) 纤维、高模量剂等添加剂(如果有),一般不加热。 4.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(1) 各材料可根据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后,确定各材料的加热温度。 注: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现场采用专用设备生产,其加热温度高,填料用量大,且现场加热能力有限,导致集料加热温度达到260~320℃,其工程条件不宜直接用作室内拌制条件,应以成型温度为目标进行调整。 (2)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加热目标温度应低于成型温度,一般可按本方法3.1、3.2确定的沥青加热温度作为浇江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加热目标温度,不得超过沥青允许的最高温度。 (3) 对于湖沥青(复合》改性沥青,先按比例混合熔融成热沥青后备用。 (4) 集料(含填料)的加热目标温度应高于成型温度,根据混合料类型可为200~260℃。 4.3 温拌沥青混合料 (1) 各材料可按工程实际确定各材料的加热温度。 (2) 对于泡沫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,当无相关数据时,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温度可采用150℃±5℃,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可采用170℃±5℃,水温为常温,发泡温度为155~175℃。集料(含填料)加热温度为拌和温度+15℃(或10~20℃)。 (3) 纤维、高模量剂等添加剂(如果有),不加热。 4.4 乳化沥青冷拌沥青混合料和稀浆混合料 (1) 集料、填料、添加剂等不加热。 (2) 乳化沥青可按工程实际,选择室温不加热,或40~60℃加热。 4.5 泡沫沥青冷拌沥青混合料 (1) 集料、填料、添加剂等,不加热。 (2) 泡沫沥青发泡温度可按工程实际确定。当无相关数据时,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温度可采用150℃±5℃,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可采用170℃±5℃,水温为常温,发泡温度为155~175℃。 4.6 稀释沥青混合料 (1) 集料(含填料)的加热温度一般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+10~15℃。 (2) 稀释沥青加热至拌和温度。 5 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准备 5.1 按本规程T0601方法进行沥青样品取样;按现行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》(JTG3432)中T0301方法进行集料、填料取样;按现行《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》(JTG/T5521)方法进行RAP料取样;按照相关方法进行添加剂的取样。 5.2 集料、填料和RAP料(如果有)准备 (1) 将各档集料、填料置于105℃±5℃烘箱中烘干至恒重(一般不少于4~6h),冷却后备用。如果采用RAP料,打散、摊平成薄层在50℃±10℃条件下烘干至恒重,冷却后备用。 (2) 称料时,宜以一个试件所需试样数量单独称料。根据沥青混合料目标空隙率,按式(T0740-2)计算一个试件的试样质量m,再乘以各档材料配比(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)得到一个试件所需的各档材料质量。当无理论最大密度数据时,可以根据集料、沥青的密度预估一个理论最大密度。 (T0740-2) 式中:Vs——试件的体积,cm³; P.——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,g/cm³; VV——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,%。 (3) 按配比称取一个试件相应质量的各档干燥集料、填料和RAP料(如果有);各档集料放久一金属盘中混合均匀,填料和RAP料(如果有)试样均单独在盛样容器中盛放。 (4) 对于热拌(温拌)沥青混合料、稀释沥青混合料,将称量的集料、填料置于烘箱中加热至目标温度±5℃(一般不少于6h)备用。对于RAP料,应放入带盖金属容器中,在目标温度±5℃烘箱中加热2.5h±0.5h。 (5) 对于冷拌沥青混合料,将称量的集料、填料放在金属盘中冷却,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。RAP料(如果有),将称重的材料放在金属盘中冷却,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,人工挑出大于19mm以上结团颗粒并打散。 (6) 对于稀浆混合料,将称量的集料、填料放在金属盘中冷却,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。 5.3 沥青准备 (1) 热沥青试样,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沥青试样,并在烘箱中加热至目标温度±5℃;加热时间一般不超过4h,应带盖加热。一份样品不得二次加热,必要时按本规程T0602中3.2.12方法将一份样品分割为多份试样。一份试样可加热一次,且只能加热一次。 (2) 泡沫沥青,当采用室内机械发泡时,按本规程T0673方法现制现用;当不具备机械发泡条件时,采用将热沥青与水直接拌和。泡沫沥青的发泡用水量一般为沥青质量的1%~2%。 (3) 乳化沥青,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,在密闭容器中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,或进行40~60℃加热。新配制的乳化沥青,使用之前宜储存不少于16h。 (4) 稀释沥青,按本规程T0602方法准备。 5.4 添加剂准备 (1) 液体抗剥落剂(有时),在拌和2h前,按比例掺人热沥青中搅拌2min使用;对于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,制备泡沫沥青时,将液体抗剥落剂加入泡沫沥青中。 (2) 纤维、高模量剂等添加剂(有时),一般不加热。必要时,纤维、高模量剂等添加剂在适当温度下加热干燥处理,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。 (3) 对于乳化沥青冷拌或稀浆混合料,拌制混合料之前,添加剂在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。 5.5 拌和用水 (1) 对于乳化沥青冷拌沥青混合料稀浆混合料,采用工程上实际用水,或者采用可饮用水。 (2) 拌制混合料之前,在23℃±2℃室温下放置不少于2h。 6 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 6.1 热拌沥青混合料 (1) 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提前预热至拌和温度±5℃。 (2) 将热集料全部倒入拌和机中,用小铲子适当拌匀(约5s);减量法称量一个试件所需数量的热沥青,注入拌和机中的集料表面;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下降使拌和叶 片插入混合料中,持续拌和30~60s; 暂停拌和,加入热填料,继续拌和至集料被沥青裹 覆均匀。拌和过程中,沥青混合料应保持在拌和温度范围内。标准的总拌和时间 为 3min。 (3)当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纤维、高模量剂等添加剂时,将其与集料、填料一同加入拌 和机拌和15~45s, 再加入沥青拌和,继续拌和至集料被沥青裹覆均匀。标准的总拌和时 间为3min。 (4)对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,先加入 RAP 料、再生剂(必要时)拌匀15~45s; 然后
加入集料、填料拌匀15~45s;再加入沥青,拌和至集料被沥青裹覆均匀。根据 RAP 料掺 加比例,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4~5min。 6.2 温拌沥青混合料 (1)一般温拌沥青混合料或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按6.1进行拌制。 (2)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,当采用室内机械发泡时,按本规程T0673 进行泡沫沥青现 制现用。当掺加抗剥落剂时,将抗剥落剂直接加入发泡机中。先加入集料、填料、RAP 料 (如果有),拌和约30s(15~45s);再加入泡沫沥青和添加剂(如果有),拌和至集料被沥 青裹覆均匀。泡沫沥青宜两次制备、两次加入拌和机中拌和,避免泡沫沥青膨胀溢出,同 时有利于拌和均匀。 (3)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,当不具备机械发泡时,可先加入粗集料、细集料、填料、 RAP 料(如果有),拌和约30s(15~45s)。 在集料一侧加入热沥青(必要时加入抗剥落 剂);5~10s 后,在集料另一侧加入水,再拌和3~5min 至集料被沥青裹覆均匀。若有纤 维等添加剂,则应再加水适当拌和,然后加入添加剂,再拌和3~5min 至集料被裹覆均匀。 6.3 乳化沥青(含泡沫沥青)冷拌沥青混合料 (1)试样准备应在23℃±2℃室温下进行。 (2)在拌和机内加入集料、填料、RAP料(如果有),加入预定量的水,拌和30s±5s 至 集料表面完全浸润。 (3)静置300s±5s 后,再加人预定量的乳化沥青(泡沫沥青)拌和约1~2min 至集料 被沥青裹覆均匀。 6.4 稀释沥青混合料 (1)按6.1进行拌制。 (2)拌和过程中注意稀释剂的损失,尽快拌和至集料被沥青裹覆均匀,一个试件宜拌 和约60s。 6.5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(1)集料和填料先拌和约1~6min;加入沥青再拌和约1h,待温度达到成型温度后, 准备成型试件。 (2)浇注式沥青混合料,拌和时间随拌和机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。 6.6 稀浆混合料 (1)试样准备应在23℃±2℃室温下进行。 (2)根据试样量大小,选择合适容积的搅拌容器。 (3)在搅拌容器内加入集料、填料和纤维等添加剂(必要时),用长柄钢勺拌和至均 匀;加入预定量的水和纤维等添加剂,拌和不少于1min, 至集料表面充分浸润。
(4)再加入预定量的乳化沥青,开始用力快速拌和,然后用长柄铜勺沿容器壁顺时针 均匀拌和,拌和速度一般为60~70r/min, 拌和至集料表面沥青裹覆均匀。 (5)一次宜拌和一份试样。 6.7 轮碾法成型试件用沥青混合料 轮碾法成型试件用沥青混合料试样,宜采用大型拌和机一次拌制,也可采用普通拌和 机分多次拌制。 7 拌制混合料的养生 7.1 室内拌制的热拌(温拌)沥青混合料,应按本规程T0734 进行短期老化。 7.2 室内拌制浇注式沥青混合料,不进行短期老化。 7.3 室内拌制乳化沥青(泡沫沥青)沥青混合料装人密闭容器中,在室温下放置60min± 10min, 避免水分蒸发。 7.4 室内拌制稀释沥青混合料放置在成型温度+11℃的鼓风干燥箱中,加热直至稀释 剂质量蒸发减少≥50%;也可在拌和机内, 一边加热一边搅拌,加快稀释剂蒸发。定期检 测稀释剂蒸发质量损失,间隔时间不超过10min。 7.5 室内拌制稀浆混合料不进行养生。 7.6 冷补沥青混合料拌制后,放在专用袋中或塑料桶中密封保存、备用,使用之前,应 室温冷却24h 以 上 。 8 报 告 应在相应成型试验或性能试验中记录试样准备信息: (1)执行标准、取样目的或用途。 (2)样品来源、取样信息。 (3)混合料类型、沥青品种标号、矿料类型。 (4)备样日期、人员。 (5)原材料加热温度;矿料配比、沥青用量;拌和温度、时间;养生条件。 (6)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