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列表
搜索产品
产品分类
联系信息

联系信息
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738-2011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(单轴压缩法)    
T0738-2011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(单轴压缩法)
关键字: T0738-2011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(单轴压缩法) 日期: 2025-10-20 2:21:54 点击 43222 次

-
-
-
-
-
T0738-2011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(单轴压缩法)
 
1 目的与适用范围
 1.1 本方法适用于单轴压缩法测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。
 1.2 本方法也适用于建立一定试验温度和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模量主曲线。
 1.3 动态模量的标准试验温度为20℃,频率为10Hz或 5Hz。
2 仪具与材料
 2.1 动态模量测试系统:包括加载装置、环境箱和数据采集系统等。
 2.1.1 加载装置:加载装置可采用气动、电动或液压式,能施加半正弦波形式荷载的加载设备,加载频率可满足5~10Hz,加载量程≥1000kPa。若测定动态模量的主曲线,加载频率可满足0.1~25Hz,加载量程≥1500kPa;若主曲线条件包含负温,加载量程≥2800kPa。
 2.1.2 环境箱:能控温20℃±0.5℃。若测定动态模量的主曲线,控温范围4~60℃,控温精度为±0.5℃;若主曲线条件包含负温,控温范围-10~60℃。环境箱具有一定的容量,至少能存放4个试件
 2.1.3 数据采集系统:采用微机控制,能测量并记录每次加载的荷载和产生的轴向变形,数据采样频率不小于加载频率的50倍。荷载传感器,量程不小于0.12~10kN,分辨力≤1.2N,精度±1%;若测定动态模量的主曲线,量程不小于0.12~13.5kN;若主曲线条件包含负温,量程不小于0.12~25kN。位移传感器,采用LVDT传感器,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,其量程应≥1mm,分辨率≤0.2μm,误差≤2.5μm,测量时能够自动清零。荷载和变形固有相位滞后精度≤1°。 
 2.1.4 加载板:可采用硬质或镀层处理的钢板,或阳极氧化的高强度铝板,硬度、模量低于6061-T6的铝板不得使用。加载板直径为104.5mm±0.5mm,分别置于试件的底部和顶部,用以将加载装置的施加荷载从试验机传递给试件。
 2.2 旋转压实仪:应符合T0736中2.1要求。
 2.3 取芯机:用电力或汽油机、柴油机驱动,有淋水冷却装置。金刚石钻头内径为100mm±2mm,深度可调。应具有足够的功率,钻头转速不小于1000r/min。
 2.4 切割机:试验室用金刚石锯片锯石机,宜采用专用的双锯片试件切割;有淋水冷却装置。金刚石锯片要有足够的刚度。
 2.5 聚四氟乙烯薄膜:两张,直径稍大于加载板直径,厚度0.25mm,用于放在两个加载板与试件之间。
 2.6 标准块:动态模量标称值为3~14GPa, 相位角>0°。
注:标准样品应由专业单位生产、专业单位定值,稳定性试验不少于2年,应附相关定值证书。
 
2.7     天平:感量不小于0.1g。
 
2.8  温度计:分度值0.5℃。
 
2.9      直尺和塞尺:塞尺宽度为10mm±2mm。
 
2.10    角度尺:金属材质,结构示意图如图T0738-1 所示。
 
图T0738-1 角度尺
 
2.11   环氧树脂;快凝型。
3  动态模量测试系统标定
3.1  数据采集系统首次使用或使用中每年或每测试200次,进行一次标定。采用标准 块进行标定,应测试不同温度、不同频率和变形量,测定动态模量值与标准块标称值的相 对误差≤±3%,相位角差≤1°。
 
3.2  环境箱首次使用或使用中每年进行一次控温精度标定。
 
3.3  检查测量系统,以确保荷载、变形数据采集通道之间没有过大的相位偏移。
4  试件制备
4.1 按 T0740 拌制沥青混合料试样,或按T0701 从拌和楼取沥青混合料试样;试样 室内短期老化后,按T0736 旋转压实法成型直径150mm、高170mm 的圆柱体大试件(称


为大试件,以与钻芯试件区别)。
注:成型试件时应适当降低称料质量,使得芯样试件的空隙率达到目标空隙率。芯样试件周边面 光滑、平整,其空隙率往往比旋转压实大试件的空隙率低1.5%~2.5%。
 
4.2  大试件放置水平;固定取芯机和大试件,钻头与大试件对中垂直,调整合适旋转速 度(如450r/min),   缓慢匀速向下(如0.05mm/r)  钻取直径为100mm±2mm  芯样,周边面 光滑、平整,且与两个端面垂直。
 
4.3  将芯样水平固定在切割机上,芯样轴向与锯片垂直,合理调整切割机锯片旋转速 度和试件推进速度,切除芯样两端,得到高度为150mm±2.5mm   钻芯试件。切割的试件 两个端面平行,且表面平滑平整;采用直尺和塞尺,沿直径方向测量沟纹高差,每转动 120°测定一次,测定3次;每个方向上沟纹高差控制在±0.05mm 内。试件的两个端面与 其轴向垂直,采用角度尺测定垂直偏差不超过2°。
 
4.4  在试件高度1/3、1/2、2/3处的三个位置测定其直径;每个位置量测2次,即测第一个 位置后,将试件旋转90°再测一次;计算6个直径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,若标准差大于 2.5mm, 则该试件应舍弃。对于直径符合要求的试件,记录试件的平均直径值,精确至1mm。
 
4.5     按本规程相关试验方法测定试件的空隙率VMA 和 VFA 等参数,其空隙率与设计 空隙率之差应≤±0.5%。
 
4.6     准备好的试件在不超过20℃、相对湿度低于80%的室内放置8h 以上风干。或采 用真空干燥仪烘于,先将试件用干毛巾等擦除表面水后,在室温23℃±5℃静置不少于 1h, 放入真空干燥仪,在低于0.8kPa的真空条件下干燥约30min 至恒重。
 
4.7     若试件制备后2d内不进行试验,需用聚乙烯薄膜将其包裹好,在5~15℃环境下 避光保存,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4d, 且不可堆叠。
 
4.8  一组试验不少于3个有效试件。
5  试件上固定装置的安装
5.1  如图T 0738-2所示,将用于安装位移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安装在试件侧面,沿圆周 等间距安装3个位移传感器,即各相距120°。
 
5.2     上、下固定螺栓中心距离决定了位移传感器测量长度L,L  宜为70~102mm,同 一 组试件长度L 应固定,偏差应≤±2mm; 上、下固定螺栓中心连线与试件轴线平行,确保安 装的位移传感器与试件轴线平行。


 
图T0738-2    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
1-无摩擦衬套;2-导杆;3-固定螺栓;4-固定支架;5-上荷载板;6-下荷载板
 
6  动态模量试验方法与步骤
6.1  启动动态模量测试系统,设置试件信息、试验温度、加载频率、预计的加载应力水 平等信息,启动环境箱控温至试验温度。标准试验温度为20℃,加载频率为10Hz 或 5Hz,  一般加载应力水平为300~800kPa。
注:加载应力水平,可按试件产生50~125 μe 轴向应变进行预估。
 
6.2  将试件、加载板、薄膜放入已达20℃±0.5℃的环境箱中。同时在环境箱中放置 相同尺寸已测试件,在其中部贴一个温度传感器,根据传感器测定的内部温度判断待测试 件是否达到试验温度。
 
6.3     当环境箱和试件内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,再恒温30~60min。
 
6.4  打开环境箱,将下加载板放在加载装置底座位置上,再在其表面放上薄膜;将试件 对中放在下加载板上;将LVDT 传感器在固定装置上固定,将 LVDT调整到接近线性量程 端,以便为测量永久压缩变形提供全量程。
 
6.5  在试件表面依次放上薄膜、上加载板。调整加载板、试件位置,与加载装置加载杆 对中。关闭环境箱,待其温度恢复到试验温度。从打开环境箱到关闭环境箱,环境箱恢复 到试验温度,计时不超过5min。


6.6  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清零。施加一个接触荷载(加载应力水平的5%),使试 件与上、下加载板接触良好。
 
6.7  按照设定的加载应力水平、频率,重复加载200个周期。采集、记录最后5个加载 周期的荷载及变形。动态模量测试系统自动计算显示应力水平、轴向应变、数据质量和动 态模量等数据。若轴向应变不满足50~125με,则调整加载应力水平,重新加载200个周 期。若数据质量不满足表T0738-2 要求,重新加载200个周期。
 
6.8  完成测试试验后,移走已测试件,进行下一个试件的测试。
7  动态模量主曲线试验方法与步骤
7.1  为了获取动态模量主曲线,需要测定一系列温度和频率范围的沥青混合料单轴压 缩动态模量和相位角。
(1)试验温度可在-10℃、5℃、20℃、35℃、40℃、45℃、50℃温度条件中选择不少于3 个,其中-10℃、5℃至少选择一个,40℃、45℃、50℃可选择一个。试验温度选择可考虑当 地气候条件、沥青结合料的种类和标号。
(2)加载频率可在0. 1Hz、0.5Hz、1Hz、5Hz、10Hz、25Hz频率条件中选择不少于3个, 其中10Hz必选。
(3)加载应力水平,应按使试件产生50~125μe 轴向应变进行设定。
(4)重复加载周期按表T0738-1  选定。
表T0738-1    试验频率及其重复加载周期
 
频率(Hz)重复加载周期(次)
25200
10200
5100
120
0.515
0.115

 
 
7.2  按照选定的一组试验温度条件,从最低温向高温逐个温度测试动态模量。
 
7.3  在同一个试验温度条件下,按选择的一组试验频率条件,从高频向低频逐个频率 进行重复加载。每个试验频率,按本方法中6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测试,仅采集、记录最后 5个加载次数的荷载及变形。完成一个试验频率的重复加载之后,间隔2min,间隔时间可 适当延长,但不应超过30min。
 
7.4  完成一个温度的所有试验频率重复加载后,再在下一个试验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。


每个试验温度之间应恒温足够时间,使环境箱和试件内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±0.5℃,恒温 应不少于1h。
 
7.5  若试件在某一试验温度下所有频率重复加载完成后,其累计塑性变形超过 1500με,该试件应予以废弃。此时,换新试件,加载应力水平减半进行后续试验。
8  数据处理
8.1  一个频率条件下,记录最后5个加载周期的荷载和变形,每个加载周期测量50个 数据点,合计250个点,时间为t;,荷载为 P;,变形为δ;。按式(T0738-1)  式(T 0738-2)计 算各记录点的应力和应变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0738-1)
式中:σ;——第i 记录点的轴向应力值,kPa;
i——第1、2、3、……、n个记录点;
n—— 一个频率条件下,记录的数据点总数,一般为250;
P——第 i 记录点的轴向试验荷载,N;
A——试件横截面面积,mm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0738-2)
式中:8;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第i  记录点的轴向应变;
δ,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第1记录点的轴向变形,mm;
j——1、2、3,为位移传感器编号;
l₀——试件上位移传感器的量测间距,mm。
 
8.2  按式(T    0738-3)计算平均应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0738-3) 式中:σ——平均应力,kPa。
 
8.3  按式(T 0738-4)计算应力差。
σ’=σ;- 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 0738-4)
式中:σ’——应力差,kPa。
 
8.4  按式(T 0738-5)~式(T 0738-7)计算各应力系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0738-5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 0738-6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0738-7)
式中:A—— 应力偏移系数,kPa;
A。——应力同相幅值系数,kPa;
B。——应力异相幅值系数,kPa;
w₀——试验频率,rad/s;
t;——第 i个记录点时间,s。
 
8.5  按式(T    0738-8)、式(T   0738-9)计算应力幅值和应力相位角。
lσ*I=√A。²+B。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 0738-8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0738-9)
式中:lσ*|——   应力幅值,kPa;
θ。——应力相位角,。
 
8.6  按式(T    0738-10)、式(T   0738-11)计算拟合半正弦波上的预测应力差、实测应力 差的标准差。
o?=Ao+A₀icosnt;)+Bgsin(D₀;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0738-10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0738-11) 式中:σ’——拟合半正弦波上的预测应力差,kPa;
se(σ)——  实测应力差的标准差,kPa。
 
8.7  分析每个加载周期内应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发生的时间。然后,使用线性回 归拟合5个加载周期的时间-应变最大值、时间-应变最小值曲线,两个曲线斜率的平均值 定义为变形传感器的漂移率,记为D。
 


8.8  按式(T   0738-12)计算各位移传感器的平均应变。
 
式中:8  ;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平均应变。
 
8.9  按式(T   0738-13)计算应变差。
ε;=8;-D;t;-8;
式中:ε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差;
D;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的漂移率。
 
 
(T0738-12)
 
 
 
 
 
(T0738-13)


8.10  按式(T   0738-14)~式(T   0738-16)计算各位移传感器的应变系数。
 


 
 
 
式中:A——  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偏移系数;
A,—— 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同相幅值系数;
B—— 第 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异相幅值系数。
 
8.11  按式(T    0738-17)、式(T   0738-18)计算应变幅值和应变相位角。
 
 
 
(T0738-14)
 
(T0738-15)
 
(T0738-16)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(T  0738-17)
 
(T0738-18)


式中:le;*I——第 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幅值;
θ,——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应变相位角,°。
 
8.12  按式(T    0738-19)、式(T0738-20)   计算拟合半正弦波上的预测应变差、实测应变 差的标准差。
(T0738-19)
 
(T  0738-20)
式中:8———第位移传感器的拟合半正弦波上的预测应变差; se(e;)          第j 位移传感器的实测应变差的标准差。
8.13  按式(T   0738-21)~式(T    0738-25)计算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相位角幅值、应 变幅值、应变标准差、应变均匀性系数及相位角均匀性系数。
(T0738-21)
 
(T0738-22)
 
(T0738-23)
 
 
(T0738-24)


 


 
式中:θ₆——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相位角幅值;
le*|——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幅值;
se(ε)——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标准差;
U.——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均匀性系数;
U₀——所有位移传感器的应变相位角均匀性系数。
 
8.14  按式(T     0738-26)、式 (T    0738-27)计算试件相位角和动态模量。 θ(wo)=θ 。-θ
 
式中:θ(wo)—— 试件在频率w   时的相位角,°;
IE*(wo)|——    试件在频率w。时的动态模量,kPa。
 
 
(T0738-25)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(T   0738-26)
 
(T0738-27)


 
8.15  一个试件在某一试验温度、频率下的数据质量应满足表T0738-2   的要求。 表T 0738-2一个试件在某一试验温度、频率下的数据质量
参数质量要求,不大于
se(ø)10%
se(e)      Z10%
U₆35%
U3°

 
8.16  计算同一试验温度、频率下的动态模量、相位角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条件下的试 验结果。同时计算同一试验温度、频率下的动态模量的偏差系数、相位角的标准差。
 
8.17    若需要确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,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:
(1)确定一个标准温度 T₁,一般为20℃。
(2)各试验温度下 T; 试验频率f:,  通过时温等效法则,可按式(T    0738-28)转换为标 准温度 T, 等效频率f。
lgf,=lgf+a₁(1.8T,-1.8T;)+a₂(1.8T,-1.8T)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T    0738-28)
式中:f—— 标准温度T, 等效频率,Hz;
f;——试验温度 T  的试验频率,Hz; a₁、a₂——回归系数。
(3)动态模量主曲线函数,按式(T   0738-29)表达。
(T0738-29)
 
式中:IE*|—— 根据试验温度T、频率f;的预估的动态模量,kPa;


α、β、γ、δ——回归系数。
(4)取不同温度、频率的试验条件组合及相应的实测动态模量值,按式(T    0738-29)  进行数值拟合,直至按式(T    0738-30)计算的拟合误差最小。建议初始拟合系数,α=2.5, β=-1.5,δ=2.0,γ=-0.5,a₁=0.1,a₂=0.0001。
(T   0738-30)
式中:error—— 各种试验条件组合下误差平方的和;
n—— 各种试验温度、试验频率试验条件组合总数; IE*1——  第 i 组合下的预测动态模量;
IE*I,—— 第 i 组合下的实测平均动态模量。
(5)按式(T   0738-31)~式(T    0738-33)计算最终的拟合误差和相关性系数。
 


 
式 中: S,——动态模量实测值对数的标准偏差;
lgIE*|——   所有组合的动态模量实测值对数平均值。
 
 
 
 
式中:Se——动态模量预估值对数的标准误差;
p——回归参数的个数,取6。
 
 
 
式中:R²——解释方差。
(6)S。应≤0.05,R² 应≥0.99。
(7)主曲线可采用其他方法计算,但应满足以上(6)的要求。
9  报告
9.1  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
 
9.2  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、矿料级配、密度、空隙率及试件尺寸。
 
9.3  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
 
9.4  试验日期,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
 
9.5  各试验温度、频率、施加应力水平、动态模量及相位角。
 
(T0738-31)
 
 
 
 
 
 
(T0738-32)
 
 
 
 
 
(T0738-33)


 
 
9.6           动 态 模 量 主 曲 线 回 归 系 数 α β 、 γ 、 δ 、a₁ 、a₂    ( 必 要 时 ) 。
 
9.7    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上一条:T0714-1993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(棱柱体法) 下一条:T0742-2025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(劈裂法)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JTG 3450-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

 

 

点击这里与我们客服即时沟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