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产品分类 |
- · ①土工,无机结合料仪器类
- · 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仪器类
- · ③水泥,混凝土,砂浆仪器类
- · ④集料,岩石试验仪器类
- · ⑤压力,拉力,万能试验机类
- · ⑥电子天平称量类
- · ⑦试验箱体类
- · ⑧路基路面现场测试仪器类
- · ⑨基桩,结构,无损检测类
- · ⑩试模筛具附件类
- · ⑪化玻仪器试剂类
- · ⑫交通安全设施仪器类
- · ⑬塑胶跑道抗滑值仪器
- · ⑭道路养护设备类
- · ▶土壤仪器类
- · ▶土工布仪器类
- · ▶管材检测仪器类
- · ▶防水卷材仪器类
- · ▶建筑门窗及墙体仪器类
- · ▶玻璃幕墙及玻璃仪器类
- · ▶建筑安全检测仪器
- · ▶建筑材料燃烧节能仪器类
- · ▶电器电缆仪器类
- · +高精度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,摆式仪标定架,摆式摩擦系数试块组
- · +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标准装置
- · +仪器检定设备及器具
|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 |
|
|
关键字: 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 日期: 2025-9-25 7:58:24 点击 21534 次 |
JTG 3410-2025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》----6 沥青成分 【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】
1.仪具与材料: ☞【沥青四组分试验仪】 ☞【立式可调高温炉】 ☞【200g/0.1mg分析天平】 ☞【电热鼓风干燥箱】 ☞【恒温水槽】 ☞【真空干燥箱】 ☞【量筒】 2.沥青成分试验方法: ☞【T0607-2025沥青溶解度试验】 ☞【T0612-2025沥青含水率试验】 ☞【T0614-2025沥青灰分含量试验】 ☞【T0615-2025沥青蜡含量试验(裂解蒸馏法)】 ☞【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】 ☞【T0634-2025沥青四组分试验(TLC/FID法)】 ☞【T0626-2000沥青酸值测定方法】 ☞【T0635-2025沥青中磷酸成分测定方法】 ☞【T0636-2025沥青红外光谱试验】 ☞【T0637-2025聚合物含量测定试验(电化学分析法)】 3.仪具操作规程: ☞【101A-2型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】 ☞【101A-3型鼓风干燥箱试验规程】 4.仪具使用说明书: ☞【电热鼓风干燥箱说明书】 ☞【数显恒温水浴使用说明书】 ☞【电子天平说明书】 5.沥青成分仪具与材料: ☞【沥青溶解度过滤装置】 ☞【沥青含水率测定仪】 ☞【立式高温电炉】 ☞【沥青蜡含量试验仪】 ☞【沥青四组分试验仪】 ☞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(FID)】 ☞【沥青电位滴定仪】 ☞【红外光谱仪】
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.1 本方法适用于溶剂沉淀-吸附柱(DS)法测定道路石油沥青,乳化沥青、稀释沥青的残留物,或回收沥青、再生剂的四组分含量。 1.2 本方法是沥青四组分试验的标准方法。 2 仪具与材料 2.1 沥青质抽提器:由球形冷凝器及100mL抽提器组装而成,结构及尺寸如图T0618-1所示。 a)冷凝器b)抽提器图T0618-1沥青质抽提器(尺寸单位:mm) 2.2 玻璃吸附柱:结构及尺寸如图T0618-2所示,外面带夹套,外接热水循环系统,与恒温水槽相连。a)玻璃吸附柱b)吸附装置图T0618-2玻璃吸附柱及吸附装置(尺寸单位:mm)1-冲洗剂;2-氧化铝;3-脱脂棉;4-磨口锥形瓶;5-恒温水槽 2.3 真空干燥箱:可控温105℃±5℃,负压可达6.6kPa±1kPa。 2.4 干燥器。 2.5 高温炉:立式可调高温炉,最大加热温度不低于650℃,配置热电偶与高温计。 2.6 电热套(板)。 2.7 恒温水槽:控温精度为±0.1℃,外接循环系统时控温精度为±0.3℃。 2.8 蒸馏装置:采用水浴加热器,带冷凝管、溶剂回收瓶。 2.9 玻璃器皿:34号磨口锥形瓶(200~250mL),数支;磨口冷凝器(约20cm)、磨口弯管、牛角管。 2.10 量筒:25mL、50mL、100mL数支,精度分别为±0.25mL、±0.25mL、±0.50mL。 2.11 定量滤纸:中速定量滤纸,直径为110~125mm。 2.12 玻璃漏斗:短颈玻璃漏斗,直径为75~90mm,带漏斗架。 2.13 天平:最大称量5~10kg,感量0.1g;最大称量500g,感量1mg;最大称量200g,感量0.1mg。分析天平宜采用防静电涂层玻璃防风罩。 2.14 氧化铝:层析用、中性,粒度0.15~0.075mm(100~200目),比表面积大于150m²/g,单位孔体积为250mm³/g±20mm³/g。 2.15 正庚烷:分析纯。 2.16 甲苯:分析纯。 2.17 无水乙醇:分析纯。 2.18 丙酮:分析纯。 2.19 石油醚:60~90℃,分析纯。 2.20 硅胶:细孔,粒度0.42-0.15mm(40~100自 ) 。 2.21 其他:瓷蒸发皿(直径约90mm、容积300mL)、吸液管、蒸馏水、大细口瓶、二联橡 皮球等。 3 方法与步骤 3.1 准备工作 3.1.1 合理规划试验时间安排。试验时间宜按3d安排,第一天进行活化氧化铝;第二天进行沥青质含量测定;第三天进行饱和分、芳香分及胶质含量测定,此时一般需要时间较长,中途应不中断。 3.1.2 将沥青质测定器、玻璃吸附柱、锥形瓶等洗净、编号,并置于105℃±5℃烘箱中烘干至恒重,称其质量,精确至0.1mg。 3.1.3 活化氧化铝:将氧化铝装入瓷蒸发皿,厚度不超过2cm,置于高温炉(500℃)中加热6h。然后取出瓷蒸发皿置于干燥器中,冷却至室温,将氧化铝装入已称质量的细口瓶中,并用吸液管加入氧化铝质量为1%的蒸馏水,塞紧橡皮塞。剧烈摇动瓶中氧化铝及蒸馏水5min,在不带干燥剂的干燥器中放置24h以上备用。活化后的氧化铝有效期1周,时间较长或已吸水者,需要重新活化处理。 3.1.4 正庚烷或石油醚脱去芳烃:将100g 活化后的硅胶置于玻璃吸附柱中,使正庚 烷或石油醚通过硅胶,即可脱去其中的芳烃。取少许脱去芳烃的正庚烷或石油醚,用硫 酸-甲醛(体积比20:1)溶液进行试验,不变红色即可。 3.1.5 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。分析天平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用,相对湿度宜为60%±10%,或分析天平罩内可设置负离子源。当相对湿度低于50%时,分析天平及称量物应采用铝箔进行静电检查,消除静电后再进行称量。试验过程中采用夹钳或洁净丁腈手套取测定质量变化的盛样瓶,避免手直接接触。 3.1.6 按T0602准备试样。 3.2 试验步骤 3.2.1 用四组分法分析沥青化学组分的流程如图T0618-3所示。先用正庚烷沉淀法分离出沥青质,将可溶分用冲洗色谱法测定其余三个组分;对于沥青质含量小于10%的样品,可称取两份试样,一份测定沥青质,一份直接测定饱和分和芳香分,减差法得到胶质。 石油沥青(0.5~1.0g)正庚烷分离(60mL,瓶1)不溶分热正庚烷回流(30mL,瓶2)不溶分可溶分-甲苯回流(60mL,瓶1)可溶分(沥青质A₃)图T0618-3过滤可溶分(瓶2)Al₂O₃吸附管(40g)(恒温水槽50℃±1℃)正庚烷冲洗(80mL)吸附物甲苯冲洗(80mL)脱附物(瓶4)吸附物(芳香分A)甲苯-乙醇冲洗(40mL)甲苯冲洗(40mL)乙醇冲洗(40mL)脱附物(瓶5)(胶质或胶质+沥青质)沥青四组分分析流程 3.2.2 沥青质含量测定。 (1) 在已称量为恒质量的磨口锥形瓶(1号)中,称取试样1g±0.1g(记为mo,沥青质大于10%时为0.5g±0.01g),精确至0.1mg。按1g试样60mL用量注入正庚烷。将1号瓶与冷凝器连接好,用电热套(板)加热回流0.5~1h,控制冷凝剂回流速度以滴状进行而非线状进行。稍冷却后取下1号瓶,塞紧瓶塞,在暗处静置1.5h。 注:应注意回流过快会造成正庚烷沸腾。 (2) 取定量滤纸折叠放入漏斗中,将1号瓶中的正庚烷溶液用漏斗慢慢地过滤至另一磨口锥形瓶(2号)中(注意过滤时不要晃动漏斗使沥青质沾到滤纸的上边缘处,或从滤纸的上边缘溢出),再用30mL热正庚烷(60~70℃)将1号瓶中的沥青质残留物分次洗涤,尽可能完全地倒入滤纸中。1号瓶中沾有沥青质洗涤不下时,不必洗涤,留后备用。 (3) 取出滤纸及残留物,折叠后放入抽提器,将装上盛有滤液的2号瓶与抽提器、冷凝器相连接,置于电热套(板)上回流抽提至少1h或至滴液无色为正。稍冷却后取下2号瓶备用,抽提器及滤纸保留不动。 (4) 向1号瓶中注入60mL甲苯,再与(3)中抽提器冷凝器相连接,置于电热套(板)上回流抽提至少1h或至滴液无色为止。滤纸上的残留物为无机物与碳。稍冷却后取下1号瓶 。 (5) 待1号瓶冷却至室温后,采用蒸馏装置回收甲苯溶剂,再置于温度105℃±5℃、负压8.3kPa±1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千燥1h,使甲苯挥发干净,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,冷却至室温,称其质量m₁精确至0.1mg。 (6) 对于沥青质含量大于10%的样品,采用蒸馏装置回收2号瓶中的大部分正庚烷,使溶液浓缩至约10mL。对沥青质含量小于10%的样品,直接称取0.5g±0.01g沥青试样,精确至0.1mg,装人磨口锥形瓶中(编号仍为2号),加10mL正庚烷稀释。 3.2.3 饱和分芳香分及胶质(或胶质加沥青质)含量测定。 (1) 将恒温水槽与玻璃吸附柱连接,开动恒温水槽,保持循环水温50℃±1℃。 (2) 在洗净、干燥的玻璃吸附柱下端塞以少量脱脂棉,并用漏斗从上端装入活化氧化铝40g(精确至0.1g),同时用带橡皮的玻璃棒轻轻敲打,使氧化铝紧密、均匀。 注:脱脂棉宜用玻璃棒稍微压密一下,防止氧化铝从间隙中脱落。 (3) 立即从玻璃吸附柱上口注入30mL正庚烷预湿氧化铝,待正庚烷液面全部进入氧化铝顶面时,将2号瓶中浓缩溶液(或溶解稀释液)注入吸附柱中。用10mL正庚烷(为80mL冲洗正庚烷的一部分)分2~3次冲洗2号瓶,洗液并入玻璃吸附柱中。在玻璃吸附柱下端放一量筒,接收首先流出的正庚烷。当试样溶液全部进入氧化铝时,再加少量氧化铝(约0.3g)覆盖表面。再加一薄层脱脂棉。 (4) 按表T0618-1次序,依次注入冲洗溶剂。第1次冲洗最初流出的为纯正庚烷20mL,用量筒接收后可作为总正庚烷80mL的一部分再次使用,之后换上已恒重过的已称质量的磨口锥形瓶(3号),接收由玻璃吸附柱中流出的溶液。待冲洗剂液面全部进入氧化铝顶面时,更换冲洗剂,同时更换磨口锥形瓶(第3~5次冲洗为同一瓶)。 表T0618-1冲洗溶剂及流出组分
冲洗次序 |
冲洗溶剂 |
加入量a(mL) |
流出组分 |
组分颜色 |
瓶号 |
1 |
正庚烷b |
80c |
饱和分 |
无色 |
3 |
2 |
甲苯 |
80 |
芳香分 |
黄~深棕色 |
4 |
3 |
甲苯-乙醇 (体积比1:1) |
40 |
胶质(浓缩溶液) 或胶质加沥青质 (溶解稀释液) |
深褐~黑色 |
5 |
4 |
甲苯 |
40 |
5 |
5 |
乙醇 |
40 | 注:a加入量为每40g三氧化二铝试剂所需的溶剂数量,三氧化二铝试剂不是40g时需要增减。 b可用脱芳烃石油醚代替,但是仲裁试验以正庚烷为准。 c总量中已经包含了3.2.3第3步冲洗2号瓶用的10mL正庚烷。 (5) 整个冲洗过程中保持流速2~4mL/min不宜太快,以保证充分吸附。在接收芳香分后,当吸附柱中沥青组分为黑色带难以下移时,可用二联橡皮球加压调节,以加快流速。 (6) 若第1、2次冲洗时有黑色溶剂流下,说明活化氧化铝用量太少,应加大用量,重新试验。 (7) 将3、4、5号瓶接收的组分,采用蒸馏装置(水浴95~98℃)回收溶剂。溶剂基本回收后,再置于温度105℃±5℃、负压8.3kPa±1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h,使甲苯挥发干净,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,冷却至室温,依次称其质量,即为饱和分质量m₂、芳香分质量m₃、胶质质量m₄精确至0.1mg。 注:当直接采用溶解稀释液试样时,最后回收的应为胶质及沥青质合计质量m₅。 (8) 试验结束后,从玻璃吸附柱上部加入100mL水,流入一半后,取出脱脂棉,下端放一个接收瓶,用二联橡皮球加压挤出三氧化二铝,先后用自来水、蒸馏水、丙酮(或95%乙醇或98%甲基化酒精)冲洗后,烘干备用。接收瓶先后用水、丙酮(或95%乙醇或98%甲基化酒精)冲洗后,烘于备用。 3.2.4 同一样品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 4 数据处理 4.1 按式(T0618-1)计算试样的沥青质含量,精确至0.1。 m₁ As = ------------- ×100 (T0618-1) m₀
式中:Ar——试样的沥青质含量,%; m₀—— 试样质量,g; m₁——试样中沥青质含量,g。 4.2 按式(T0618-2)、式(T0618-3)分别计算试样的饱和分、芳香分含量,精确至0.1。 m₂ S = ------------- ×100 (T0618-2) m₀ m₃ Ar = ------------- ×100 (T0618-3) m₀
式中:S——饱和分含量,%; Ar——芳香分含量,%; m₂——试样中饱和分质量,g; m₃——试样中芳香分质量,g。 4.3 按式(T0618-4)计算试样的胶质含量,精确至0.1。 R=100-As-S-Ar (T0618-4) 注:由于少量甲苯不溶物,还有少量胶质(或胶质加沥青质)不能完全脱附,总回收率一般为90%~97%。因此,胶质含量以减差法计算为准。 4.4 当计算实测的胶质含量时,可按式(T0618-5)或式(T0.1。 m₄ R = ------------- ×100 (T0618-5) m₀ m₅-m₁ A = ------------- ×100 (T0618-6) m₀
式中:R——胶质含量,%; m₄——试样中胶质的质量,8。 m₅——试样中胶质加沥青质的质量,g。 4.5 四组分回收率按式(T0618-7)计算,精确至0.1。 C=As+S+Ar+R (T0618-7) 式中:C——试验时四组分的回收率,%。 4.6 取平行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相应的试样结果,精确至0.1%。 5 允许误差 5.1 允许误差应符合表T0618-2 的要求。 表T0618-2 四组分测定的允许误差要求
组分 |
测定值范围(%) |
重复性试验(%) |
再现性试验(%) |
饱和分S |
12~27 |
1.2 |
4.0 |
芳香分Ar |
21~47 |
1.6 |
2.4 |
胶质R |
31~55 |
1.6 |
4.3 |
沥青质As |
≤10 |
0.5 |
1.2 |
>10 |
1.6 |
2.4 | 6 报告 6.1 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 6.2 样品的编号、名称、产地和规格。 6.3 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 6.4 试验日期,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 6.5 试样准备方法、试验方法、各组分的含量、四组分回收率。 6.6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产品相关关键字: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 如果您对T0618-1993沥青四组分试验(DS法)感兴趣,想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信息,请与销售部联系:13905696738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