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产品分类 |
- · ①土工,无机结合料仪器类
- · 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仪器类
- · ③水泥,混凝土,砂浆仪器类
- · ④集料,岩石试验仪器类
- · ⑤压力,拉力,万能试验机类
- · ⑥电子天平称量类
- · ⑦试验箱体类
- · ⑧路基路面现场测试仪器类
- · ⑨基桩,结构,无损检测类
- · ⑩试模筛具附件类
- · ⑪化玻仪器试剂类
- · ⑫交通安全设施仪器类
- · ⑬塑胶跑道抗滑值仪器
- · ⑭道路养护设备类
- · ▶土壤仪器类
- · ▶土工布仪器类
- · ▶管材检测仪器类
- · ▶防水卷材仪器类
- · ▶建筑门窗及墙体仪器类
- · ▶玻璃幕墙及玻璃仪器类
- · ▶建筑安全检测仪器
- · ▶建筑材料燃烧节能仪器类
- · ▶电器电缆仪器类
- · +高精度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,摆式仪标定架,摆式摩擦系数试块组
- · +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标准装置
- · +仪器检定设备及器具
|
加速磨光试验机,摆式仪,沥青针入度仪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,沥青延伸度仪
沥青轮碾成型机,沥青车辙试验仪
沥青燃烧炉,磨光试件测试平台
表面振动压实试验,摆式仪配件
加速磨光试验机配件,沥青延伸度仪说明书
全自动沥青抽提仪技术参数,摆式仪橡胶片
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T0667-2025乳化沥青高温蒸馏试验 |
|
|
关键字: T0667-2025乳化沥青高温蒸馏试验 日期: 2025-10-17 13:06:24 点击 53231 次 |
-
-
-
-
T0667-2025乳化沥青高温蒸馏试验
1 目的与适用范围
1.1 本方法适用于高温蒸馏法测定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,也适用于高温蒸馏法回收残留物进行后续试验。
1.2 本方法适用于高温蒸馏法测定乳化沥青馏出油含量。
2 仪具与材料
2.1 蒸馏装置:乳化沥青高温蒸馏装置的结构及尺寸如图T0667-1所示。
图 T0667=1 蒸馏装置(尺寸单位:mm)
1-量筒;2-进水口;3-冷凝管;4-出水口;5-带橡胶管的玻璃玻璃接头;6-玻璃连接管,外径12mm;7- 锡防护罩;8-温度计; 9-环形燃烧器或电加热环;10-蒸馏罐夹持器;11-蒸馏罐;12导接管
2.1.1 蒸馏罐;铝合金制,结构及尺寸如图T0667-2所示。高度为241mm±5mm,外直径为100mm±2mm,壁厚为3.2mm±0.2mm。一个合适尺寸的盖子,盖子上有孔,允许两个温度计通过塞子插入蒸馏罐;盖上有一个合适直径的出口,以便通过塞子与连接管连接。采用厚约3mm聚四氟乙烯或油纸垫圈增强蒸馏罐和盖子间的密封。符合使用要求的铁蒸馏罐或其他尺寸蒸馏罐也允许使用。
2.1.2 加热装置:加热升温速率可调,可采用如下两种类型,其中仲裁试验时采用环形燃烧器法。
(1) 环形燃烧器:结构及尺寸如图T0667-3 所示。燃烧器为铜制,表面亮镍处理。内径125mm,内圆周上有孔,围绕但不接触蒸馏罐;有三个合适的垫片或导销,以确保燃烧器与蒸馏罐对中。
(2) 环形电热器:功率800~1500W,高度50mm±15mm。电热器扣紧在蒸馏罐中部外壁上。此时需要一个温控单元进行调温,温控单元温度传感器应插入蒸馏罐中。
1
184.2±0.2
8-
3
9.5±0.2
3.2±0.2
-4
100±1
5
图 T 0667-2 蒸馏罐(尺寸单位:mm)
1-长钢棒;2-铸铝;3-铝板,厚度9.5mm;4- 合金管,直径100mm;5- 铝 板 , 厚 度 3mm;6- 夹具;7- 直径10mm 中 心 钻 孔 ; 8-M10 螺栓
图 T 0667-3 环 形 燃 烧 器 ( 尺 寸 单 位 :mm)
1-3个导销,用于与蒸馏装置对中;2-气体喷嘴开口
2.1.3 冷凝管:标准水冷式玻璃冷凝管,带直径12mm±1mm玻璃连接管、锡防护罩、金属或硼硅酸盐玻璃夹套,夹套标称长度为380mm±5mm。玻璃连接管一端通过软木塞或硅胶塞固定在蒸馏罐的盖上。锡防护罩结构及尺寸如图T0667-4所示。标称长度不小于400mm,其他尺寸夹套也可使用。
图T0667-4锡防护罩(尺寸单位:mm)
2.1.4 接收器:量筒,容积100mL 或250mL,精度±0.50mL、±1.0mL。
2.1.5 温度计:水银温度计,或铂电阻温度计,量程0~300℃,分度值1℃。
2.2 盛样器:收集残留物,250mL带盖、密封金属容器,容积直径75mm±5mm、高55mm±5mm。
2.3 天平:称量不小于6500g,感量0.1g。
2.4 燃气灯或电暖扇或电吹风:用于给锡防护罩加热,防止玻璃连接管内水汽凝结。燃气灯,内径约为13mm,顶部为扇形,其结构及尺寸如图T0667-5所示。
图 T 0667-5 扇形燃气灯(尺寸单位:mm)
2.5 滤筛:筛孔孔径0.3mm的铜或不锈钢质的金属筛,筛框直径为75~100mm。
2.6 氢氧化钠溶液:浓度40g/L。
2.7 其他:刮刀等。
3 方法与步骤
3.1 环形燃烧器法
3.1.1 按T0602准备试样,试样不进行滤筛过滤。
3.1.2 将蒸馏罐、冷凝管、导接管及接收器等洗净、烘干。
3.1.3 称取蒸馏罐(含盖子、夹持器、温度计或垫圈)质量,记为m。。将试样加热搅拌均匀后,将蒸馏罐放在天平上清零,采用增量法称200g±0.1g试样注入蒸馏罐内,试样质量记为m₁。
3.1.4 垫上垫圈,旋紧蒸馏罐盖子;调整夹持器夹持高度并紧固;将两个温度计通过塞子固定在蒸馏罐的盖上就位,调整温度计位置使测头高度满足要求。
3.1.5 按图T0667-1所示安装好蒸馏装置。
(1) 将蒸馏罐通过连接管等与冷凝管、导接管连接,保持连接管、冷凝管、导接管轴线 同轴。在导接管底部放置量筒。为避免蒸馏出的馏分损失,接收器上可盖一厚吸湿纸,将其裁切成紧贴导接管的形状,并在中间穿一洞以备导接管下端通过。
(2) 将冷凝管的外套筒接通水源,使冷水由冷凝管的下端进入,由上端流出。必要时使用温水,以防止在冷凝管内形成冷凝水。
(3) 调整环形燃烧器高度为152mm±2mm。点燃环形燃烧器,调整至低火焰。调整燃气灯,对锡防护罩加热,防止玻璃连接管内水汽凝结。也可采用电暖扇或电吹风对锡防护罩加热。
3.1.6 按照如下要求,对蒸馏罐均匀加热:
(1) 加热时灵活调整燃烧器高度,使均匀蒸馏。开始时燃烧器可以高一些,避免试样 过热逸出;对于没有掺加稀释剂的乳化沥青,可以将燃烧器置于蒸馏罐中间位置。若气相 温度(测温点位置较高的温度计测定温度)突然变化,说明试样过度起泡,应立即停止加 热,必要时将蒸馏罐放入冷水中,直至大量起泡停止。
(2) 当液相温度(测温点位置较低的温度计测定温度)达到215℃(对于改性乳化沥 青,当残留物进行后续性能试验时,为150℃)时,逐渐下调燃烧器高度,继续加热至液相温度达到260℃±5℃(对于改性乳化沥青,当残留物进行后续性能试验时,为175℃± 5℃)。维持该温度,继续蒸馏15min(175℃±5℃ 时为20min) 。 如蒸馏出的馏分超出接 收器最大刻度线,应立即调换接收器。
(3)从燃烧器加热至蒸馏结束,整个蒸馏时间控制在60min±5min。
3.1.7 当仅测定残留物含量和馏出油含量时,按如下步骤进行:
(1)立即记录量筒中馏出油的体积,记为 V, 精确至0.5mL。对于阳离子乳化沥青, 可在馏出物中加入5mm 的 NaOH 水溶液,以便促进油、水分离。
(2)待蒸馏罐冷却至室温后,称取蒸馏罐(含盖子、夹持器、温度计或垫片)及残留物 的总质量,记为m₂。
3.1.8 当利用残留物进行后续试验时,按如下步骤进行:
(1)取走温度计,移除盖子,立即将蒸馏罐中残留物倾倒入盛样器中,备作其他试验 使用。如果残留物中有杂质,则将0.3mm 滤筛预加热至蒸馏温度,通过滤筛将残留物移 入盛样器中。
(2)当盛样器中残留物不再冒烟,或低于180℃时,搅拌均匀,当冷却温度达到本规程 T0602 中3.2.3要求时,立即借助预热的金属勺进行逐个试模灌样。为避免混进气泡,不 得反复搅动试样。按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残留物的针入度等相应试验,全部试验应在试样 准备后72h内完成。
(3)若残留物不能及时进行下一步试验,待盛样器中残留物冷却至不再冒烟或低于 180℃,将盛样器残留物搅拌均匀后带盖自然冷却备用。再次利用时,将灌样容器带盖置 于加热装置或干燥烘箱中加热至充分流动,加热温度应满足本规程T 0602 中3 . 2 . 3要 求,缓慢搅拌后立即借助预热的金属勺进行逐个试模灌样。此时,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。
3.1.9 对于残留物含量和馏出油含量试验,同一样品至少平行试验两次。对于残留 物性能试验,则准备残留物满足用于后续试验即可。
3.2 环形电热器法
3.2.1 试验方法及步骤同3.1,其中可以同时调整环形电热器的功率和高度来实现 均匀加热。
3.2.2 该方法仅用于测定残留物含量和馏出油含量。
4 数据处理
4.1 按 式(T 0667-1)计算蒸馏后残留物含量,精确至0.1。
式中:Pb——蒸馏残留沥青含量,%;
m₁——乳化沥青试样质量,g;
m₀—— 蒸馏罐(含盖子、夹持器、温度计或垫片)的质量,g;
m₂——蒸馏罐(含盖子、夹持器、温度计或垫片)及残留物的总质量,g。
4.2 按式(T 0667-2)计算馏出油含量,精确至0.1。
(T 0667-1)
(T 0667-2)
式中:P—— 馏出油含量,%;
V——馏出油体积,mL;
Po——20℃馏出油的密度,实测或采用供货商给定的密度,当没有数据时可采用0.85g/mL。
4.3 按式(T 0667-3)计算沥青含量,精确至0.1。
(T 0667-3)
P₆=PA+P
式中:P₆——沥青含量,%。
4.4 取两个试样相应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残留物含量、馏出油含量和沥青含量的 试验结果,均精确至0.1%。
5 允许误差
5.1 乳化沥青残留物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1%。
5.2 乳化沥青残留物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2%。
6 报告
6.1 试验项目名称和执行标准。
6.2 样品的编号、名称、产地和规格。
6.3 接样日期、样品描述。
6.4 试验日期,仪器设备的名称、型号及编号。
6.5 蒸馏温度、时间及残留物含量、馏出油含量和沥青含量试验结果。
6.6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。
|
|
|
|